第64章 竞折腰(11)-第3/4页



    “刚才我听大将军喊人表兄”

    他笑“河内的山涛,是我母亲的表侄,比我年长我自然要喊一声表兄的。”

    “大将军好像很高兴。”嘉柔看他眉目舒展,不复刚收到陈泰上表的凝重,心里也觉轻松。

    长腿懒懒一交叠,桓行简抬眸望了望门外不远处卫会忙碌的身影,点头道“天下英才尽入公府,如何不喜”

    “他还没办实事呢,大将军怎么知道他就是英才”嘉柔手一停,认真问道,桓行简闻言笑意更深了,“柔儿这话有道理,”眸光扬起,“不过我不瞎也不聋。”

    沉思有时,像是自语又像是跟嘉柔说话“嗯,山涛还做过上计掾,能把帐算清楚不乱,要心细如发,先看看吧,到时让他去尚书台做度支尚书的郎中也无不可。”

    两人在这说着话,时不时一阵低笑,外头,复闻人语,婢子通报“右长史李熹要见大将军。”

    嘉柔忙从榻上下来,要避嫌,桓行简快速在她颊上啄了下,低语道“别急,等晚上,嗯”

    嘉柔先是一愣,旋即从他笑眼里察觉出什么来,脸倏地红透“我没有急”左右怎么说都不对,她赶紧逃了。

    桓行简见李熹手里揣着个上疏,年近五十的人了,总是一脸严肃,眉头那愣是刻出个“川”字经年不褪。

    “刚才我还跟山涛说起长史,”他接过李熹的上疏,垂眸看了半刻,上头,弹劾了一群在朝高官侵占官稻的事。

    数数名字,不下十人,甚至包括他刚提拔的司隶校尉。桓行简揉了揉眉头,底下李熹将他一举一动皆都看在眼里,问道

    “明公是不是为难了”

    桓行简手一放,笑点上疏“卿奏请将这些人悉数免官削职,这一去,可就空出一大片来。”

    “王道有绳,明公当绳御四海任法裁物,恕下官直言,这份名单多为大族子弟出身,”李熹语调铿锵,“明公以此兴,今公府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但仍以高门子弟居多,明公更当以法为准则,不避权贵。”

    门外,不知几时站着等奏事的虞松,字字入耳,心中一叹李熹当真有远见,此番肺腑之言也正是自己所想。

    桓行简显然被触及心事,他如何不明白公府征辟,两大来源,一是桓家世代互通往来的大姓子弟,一为当今名士。要有会干活的,也要能装点门面的,无论如何他却自然不能容许洛阳再有第二个桓家出现。

    “卿句句真知灼见,深得我心,”桓行简把上疏一折,“我自会向陛下禀明。”

    翌日还是个明媚好日,红湛湛的太阳从波涛般的云层里一挣,人间金辉洒遍。嘉柔命宝婴准备了香烛纸钱,无须报备,照例拎着桓行简的玉饰给门口侍卫一看,坐上马车朝北邙山去了。

    “郎君对女郎真好。”宝婴笑,团团喜气,嘉柔手按在篮子上,不由问道,“他以前待姊姊不好吗”

    这下像是把宝婴难倒了,她遮遮掩掩的“郎君跟夫人新婚时,我虽在府里,可人还小着不大记事。后来,怎么说呢,他们夫妻两人说话总客客气气的,不冷,也不热,奴也说不好。”

    嘉柔沉默着不说话了,宝婴觑她,两只眼一转,十分贴心地劝道“夫人虽不在了,可她若知道今时今日郎君身边有人悉心照料陪伴,肯定欣慰。女郎也看到了,郎君每日忙活得哪里有歇脚的空儿除了在你这放松一二,再没别的了。他可不像洛阳城里其他子弟,动辄喝得烂醉到处游乐,衣裳不好好穿,也不爱跟人扯什么道不道玄不玄的”

    宝婴突然噤声,意识到什么,赶紧闭了嘴笑呵呵去拣点篮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