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高平陵(2)-第2/4页



    “那是自然。”桓行简轻轻从她手中一抽,胆大得很,似是轻薄般朝她腰上捻了一捻,察觉到怀中女子身子微颤,戏谑而视,“臣日后再重重谢太后。”

    “重重”二字有意咬的狠,把人一松,桓行简拿着懿旨大步流星出来,同等待的几人一碰目光,带着石苞,策马而去。

    和桓睦碰头后,懿旨拿出,桓睦赞道“好”掉头对几个老臣叹说,“君等为周勃,则魏可兴矣。”

    几人连连拱手“还望太傅匡扶社稷,安定江山”

    如此,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各行其事。桓睦则率兵和太尉蒋济等人屯于洛阳南门外的洛水浮桥,命主薄虞松捉刀,言简意赅写就上天子奏章。

    几十里外的高平陵,刘融刚得消息时,心下大惊,几乎落马,骂道“桓睦竟敢诈病欺我”

    当日李胜回来,说的是太傅“尸积余气”,为之怆然,刘融回想这一幕愈发羞恼,又大骂李胜。一行人惶惶不能决断的时候,远处,见宫中来人,把太后懿旨一宣,刘融本跪地聆听,忽听到句“无君之心”暗道不妙,霍然起身,怒道“我为宗亲,何谈无君之心”

    读旨的内官一副事不关己的情态,拖着调子说“这些话,还是等大将军早自归罪回去跟太后说吧。”

    “去你娘的,老子归什么罪”刘融涨的脸红脖子粗,提剑就要砍了内官,忙被高元则阻拦了,“大将军,此时不是置气的时候,请听我言。”

    话音刚落,内官说道“太后有令,召大司农行中领军故事。”

    高元则眉头一抖,当即反应过来,厉声道“这哪里是太后的旨意”说着对上正意味深长看着自己的刘融,苦口婆心道,“桓睦起兵,控制了宫禁,太后定是不得已为之,我既带了印绶出来,自然是要跟随陛下和大将军。”

    再看刘融那阴阳不定的个表情,高元则心中气窒,心道你早听我规劝也至于落得今日田地,蠢猪虽在心里把刘融骂了个体无完肤,然而自己既选择出城,定要费心筹谋,还未再续,又飞来一人把太傅桓睦给天子的奏章送到。

    刘融忙拿来先过目,看完后脸上神情松动,犹疑看向身旁兄弟等人,说“我看太傅的意思,只要我还京认罪。”

    众人也是个一脸拿不定主意的踟蹰模样,事发突然,打了个措手不及。高元则一听他这话音,接过奏章一看,果决道

    “不,大将军细品品,桓睦先言自己乃托孤重臣,当以死奉明诏,是为一;再言大将军败乱国典,意指陛下寄坐,社稷危矣;最后才说大将军离间二宫,伤害骨肉,此举起兵乃太后授意。大将军还看不出桓睦诡诈之处吗条条指向大将军,不涉及他人,且又名正言顺,正是桓睦用心险恶的地方啊”

    被高元则这么一说,刘融心烦意乱,不安问道“那大司农有何良计”

    就等着刘融问计了,高元则把个胡须一捻,调头看了看,胸有成竹说道“天子在外,大将军可退兵许昌,再以天子诏命号令四方勤王,只要都督们集结而至,大事可成桓睦说他清君侧,就是清君侧了大将军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众人听了默然不语,刘融虽为宗室,生平却是第一次历经宫闱惊变,不由说道“我只怕桓睦老儿也早想到这一层,他手无实权,竟敢谋逆,岂不是早算无遗策”

    听得高元则捶胸顿足“此言差矣我逃出城来,就在他的算无遗策之外,天子之令,谁敢不从”说着,把希望的目光朝刘融胞弟身上投去,殷切道,“中领军,你别营就在城南,洛阳典农治所也在城外,我等前往许昌不过两日路程,许昌武库亦有器械,”他把印绶又是一举,“若说忧心谷粮,可印章就在我身,何来忧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