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考校-第2/3页



    “你不是研究学业的儒生,为父不要求你研究透经史。书可以不精,但知识不可不博呀!”刘备谆谆教诲道。

    “请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严于律己,将父亲的教诲铭记于心。”刘安道。

    刘备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什么文学作品,但代表他就是我点墨不通。关羽都能夜读春秋,张飞精于书法画。刘备自然不简单,他年少时拜卢植为师,还曾在大儒郑玄门下学习过。

    当然,有学习好的,也就有学习差的。

    而刘备显然是学习不好的那一派人,他喜好游侠,不能安心读书。但论成就的话,他可能是同期门下成就最大的。因为论级影响恐怕没有比开国之君更显着,给更巨大的成就了。

    这又直接明了一个奇怪的道理,学习好的人不一定成就就大,学习不好的人也不一定就一事无成。

    刘备起身走到卧榻处坐下,他让刘安也在他对面坐下。

    “本来元直是你最好的老师人选,但为人子,他又不得不走。”到徐庶,刘备面露惋惜之色,心中难掩伤福

    他一生漂泊零落,强敌在侧,好不容易才有的,根据之地也随波东流而去。武,他有关张赵,都是万龋他唯独缺的就是一个谋主,能帮他出谋划策,指导方向的人。

    当初得了徐庶之后,他才能击破曹仁,攻占樊城之地,让这个垂死的势力重新焕发出些生机。

    可苍就像要跟他刘备作对一样,又让徐元直离他而去,去的还是他一生之大敌曹操那里!

    他此生志向坚韧,屡屡受挫而不改心中志向,但多年的失败经历,再加上这一次的打击,让他的豪迈锐气也不由得收敛。

    刘安看着他老爹伤感惆怅的神情,也表示理解。有人刘备以眼泪获得了江山,有人他是假仁义。

    可他觉得这是不对的,你能想象一个中年男人,从基层艰苦创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冉中年还没有一块儿完全属于自己的根据之地。

    为什么哭?刘备这样的遭遇,他也只是伤感自我,哀伤痛哭。可他心中一刻也没有想过放弃,屡败屡战,再败再战。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刘备的顽强生命力可比强强多了。

    他假仁义,可他确实对百姓很好。他礼贤下士收拢人心,可谁又能明白他渴望人才来辅助自己的强烈渴望呢?

    当他看到曹操身边那么多谋臣能将的时候,也曾深深的羡慕吧。

    见自己老爹提到徐庶之后,就心情低落,刘安开口安慰道:“父亲,您不必伤怀。徐先生的走,谁也不能预料,这也是忠孝难以两全。”

    刘备听着刘安的话,伤感的神情收敛了一些。

    “徐先生走之前,孩儿曾与他见过一面。孩儿劝他,北上之后不一定就能保母亲安危,但他心急如焚,去意不可更改。他最后对孩儿了一句话,他虽入曹营,但心在汉室,绝不向曹操献一策,进一言。”

    “元直,待我恩义深重啊!”刘备感叹道。

    “父亲,您不缺猛将,二叔,三叔,还有子龙叔叔,都是当世猛将。您唯独缺的就是像徐先生这样的顶级谋士,为您出谋划策。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您只有武,而没有文,怎么能成就大事呢?”

    听到刘安的见解,刘备神情微动。

    “徐先生在走之前,不是向您推荐了卧龙先生吗?父亲您没有前往寻访?”刘安问道。

    “元直所荐,我怎能不上心。为父前几日已经带着你二叔三叔去卧龙岗拜见过卧龙先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