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第2/6页



    建筑疏朗、环境幽深、具有自然情调的水景园西花园,和它的主园、淮北第一水园畅春园一样,也是以水势胜出。以桥廊穿插,小桥回护,水光花色,交相辉映,通过一水贯通的水路将全园各景点贯穿在一起。

    众人一边欣赏着西花园的美景,一边听着这些大臣们的吼声和乐器演奏声,一个个都是眉眼舒展、含笑不语。太子妃稍一琢磨,对于今儿的诗作主题也就有了主意。

    “前两天藤萝日报按照新式白话题材写了一篇小诗歌,民间的反应非常好。今儿我们就围绕大清国的这股秦王破阵乐风潮,也写一首白话小诗歌。不限制格式,也不要求押韵对称等等,大家尽情发挥。”

    大家伙儿闻言,当然是连连说好。这个新式诗歌的通俗易懂、自由发挥模式,不光是民间老百姓喜欢,年轻的学子们喜欢,对于心思活泛的人,或者说对于初学汉家文化满人来说,更是不要太妙。

    只要文采好,就可以随意发挥,没有以前那些平平仄仄的要求,读起来还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给旧式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说,更是一下子打开了旧式诗歌的框架,打开了天下文人的思想束缚。

    当然,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是不遵循祖制。结果引发好多年轻学子写诗歌诘问,什么是祖制诗经是不是祖制各民族的民歌是不是祖制难道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就唐诗宋词是祖制

    养成天天看藤萝日报习惯的大清国老百姓更是不服。太子妃写给我们这些听不懂之乎者也的人看的,你们这些酸夫子不喜欢也不要叨叨吆。

    于是那些保守派文人的反对声浪,就被掩盖在年轻人和老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呼声中。

    于是大清国的白话诗歌,就以这么一个喜闻乐见的开头,开始了它的大发展。

    只听年轻的宗室福晋董鄂氏接口道“这感情好。新式诗歌写起来就是舒坦。说起来,藤萝日报那首赞美河豚救人的白话词,是真的好,家里不认识汉字的老人一听就懂,都特别的感动。太子妃,我们今儿写的好的话,能有机会登上藤萝日报吗”

    太子妃听完董鄂氏噼里啪啦的一番话,看着她热切期盼的眼神,又瞅着众人纷纷心动的模样,笑着答应,“应该有。抄写房会收集所有合适藤萝日报风格的文章,只要符合某一天的主题,一般都会被采用。”

    这下众人的兴致更是高昂。即使她们不能像男子一样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投稿,笔名无人知,能上藤萝日报也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满足。更何况,藤萝日报的稿酬可是天下出名的高。柴静仪先生和朱柔则先生对视一眼,眼里是同样的跃跃欲试。

    等到九点半一到,太子殿下开始他的讲学,太子妃她们开始写诗,畅春园的众人都是激情四射、神思涌动。紫禁城里头,当然也是和乐融融。这不,皇贵妃娘娘就接待了难得登门的惠妃娘娘。

    两位脾气相投的娘娘东拉西扯的寒暄一番,终于说到了主题。

    “皇贵妃娘娘,这次真是多亏了你出手,否则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妹妹不怕别的,就怕影响了六阿哥的前程。”

    皇贵妃娘娘小口品着毓庆宫送来的**茶,轻笑摇头。

    她身上担着管理六宫的职责,一直都有关注德嫔的一举一动,德嫔刚刚开始动作的时候,她就收到了消息,只是碍着两位小阿哥的情绪,一直没有动作。昨晚上四阿哥来到景仁宫,娘俩都是交心的彻谈一番,皇贵妃娘娘今儿一大早就雷厉风行的出手。

    “惠妃妹妹,你这个谢意我只能领一半儿。”

    惠妃娘娘含笑说道“这里头还有什么道道还请皇贵妃娘娘明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