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第2/4页



    “皇阿玛您真是博学,这些芝麻粒儿的小趣事儿也记得清楚。儿臣说的降落伞,就是从杂技表演开始发展起来的。”

    “华夏的跳伞表演广为传播后,后人因为空中逃生和高空降落,这些战争中的迫切需要,就根据艺人表演跳伞的原理,慢慢的改进出来降落伞。”

    康熙皇帝对于儿子的夸奖嗤之以鼻,“小子自己没有见识,今儿居然还敢逃学不好好上课。”

    “须知西汉时期,史记五帝本纪里面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华夏人就有使用“降落伞”的法子从高处安全落地的事儿。”

    胤礽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皇阿玛,您说的这段,儿臣记得。 五帝本纪中的确有写道,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杆而下,得不死。”

    康熙皇帝冷哼一声,小子也就是仗着记忆力好,书去都没读到心里去。“难得你还能背出来。好好的上古圣人典故,居然说成是杂耍艺人的功劳。”

    飞天登月这样一件千古神圣的事儿,怎么能和地位卑微,不务正业的杂耍艺人联系到一起真是个呆儿子。别说这二者之间压根儿没关系,就是有关系,那也不能说出来。

    胤礽背的这段话,叙述的小故事是,在上古时代,有个叫舜的人,夏天的时候,受不住炎热,就带着斗笠,爬到粮仓的最顶部乘凉。谁知道被瞽叟,也就是传说中的舜的父亲,给发现了。

    瞽叟是黄帝的七世孙,自小性格顽劣不堪,对舜的母亲握登向来不喜,握登去世后,就迅速的另娶她人。

    舜的后母嫉妒舜外出游学回来就成了部落之长;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为人骄淫贪婪,妒忌舜娶到了尧的两个美貌女儿娥皇和女英。

    他们母子二人天天在瞽叟的面前说舜的坏话,导致偏听偏信的瞽叟,对他深得民心,大度孝顺的大儿子舜一直深怀不满。

    瞽叟经常想法设法的找机会要杀死儿子舜,只是一直没得逞。而舜更是一直孝顺地侍奉瞽叟,不敢有半点不敬,更没有任何的防备之心。

    在这种情况下,瞽叟在发现儿子瞬悠闲自在的坐在那么高的地方后,看了看半满的粮仓,立刻意识到今儿是个绝佳的好机会,于是就立马的,在粮仓里面和下面都点起了熊熊大火,想要乘机烧死自己的大儿子。

    可是让瞽叟没想到的是,舜利用他头上戴着的两个大斗笠,从粮仓上面跳了下来,没有被烧死,也没有被摔死,再一次安全的逃脱了自己的陷害追杀。

    胤礽在心里无奈的摇头,皇阿玛还是对杂耍艺人持有偏见,不过这样也是正常。

    其实当年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研制出来降落伞,就是从杂技艺人的跳伞表演里面学去的道道。

    确切的说,就是从观看元朝皇帝的这个登基典礼,或者看到相关的传记记载,西方的贵族们才开始让他们国家的杂耍艺人开始模仿跳伞表演。

    后世西方国家的军事书籍里面都有提到,降落伞和火药一样,都是来自于华夏中国。

    一开始是杂耍艺人们举着一个纸质做的巨伞,从很高的墙上飞跃而下。因为是利用了空气阻力的原理,杂耍艺人得以飘然落地,安全无恙。当然,元朝的时候,世界各国的人们还不大清楚空气阻力原理的事儿。

    风度翩翩,身姿轻盈的宫廷艺人,配上花瓣儿雾气之类的渲染气氛,当然是一个仙人从天而降,美轮美奂的画面。

    跳伞表演在西方国家逐渐的盛行起来后,就不断的改进形状和材质,当时有人制成一种绸质硬骨架的弧形跳伞,这就是后世的降落伞的锥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