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3 法皇和蒙托邦



    载淳遇刺事件,仅仅用了一个晚华族内部已经统一了口径,做出了各种应对方案,在其他势力还一脑袋糊涂酱的时候,华族已经开始准备借助这次刺杀事件而渔利了。

    情局开始一遍又一遍的梳理项英他们的行动过程,仔细排查所有可能泄露真相的漏洞,不仅如此情局还特意伪造了多情报开始有意识的把黑锅往法国人的头扣。

    雷奥所领导的宣传小组,开始利用欧洲发达的报业开始反攻,一篇篇火力全开的章杀气腾腾的登了头版头条。

    “人类明的耻辱,外交史最大的犯罪!法国、沙俄刺客企图残忍杀害大清国的皇帝陛下!”

    “为什么在严密的英国警方保护之下,法国和沙俄暴徒能够行刺同治帝,这背后是否是政府的行为?”

    “刺杀等同于宣战,而法国已经不止一次对华族不宣而战!元首和同治帝究竟如何反击,让我们拭目以待!”

    只要舍得砸下重金去,那没有买不来的版面,英国也知道如此爆炸性的新闻是根本瞒不过去的,所以英国政府并没有干涉华族的舆论宣传。

    各大报社一看政府并没有制止,反而有默认的意思,这下所有的编辑都兴奋了起来,本来是一桩绝对吸引眼球的大新闻,这正是提高销量的大好机会,再加华族宣传部门会做人,版面费给的足足的,甚至这些编辑采访也都能得到很丰厚的车马费。

    吃人嘴短,拿人的手短,在银弹攻势下这些笔杆子自然会有所倾向,字是这样的,稍微带点倾向性读者根本看不出来,渐渐的越来越多的读者都相信幕后的黑手是法国了。

    这场刺杀案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当天晚间本杰明宣布引咎辞职,可以说女王给他留的台阶他是一点都没用。

    而格莱斯顿的职演讲也充满了*味,午九点开始的职演讲本来准备了二十分钟的稿子,最后居然脱稿五十分钟。

    所有记者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昨天的刺杀案,关于经济、外交、殖民地等问题居然没有一个人问。

    格莱斯顿口袋里准备的草稿算是全白费了,他遇到的问题全都集在刺杀案以及后续的应对政策。

    新首相强烈谴责了刺杀的暴行,并承诺英国将竭尽全力的去侦破案件,一定会给大清国和华族一个圆满的交代。

    格莱斯顿说的可不是没营养的场面话,同治帝遇刺事件的发生让英国变得非常被动,不仅仅是国际形象遭到了抹黑,更重要的是让英国和同治帝达成的那些协议产生了变数。

    同治帝要是死了,那么之前所有的口头协议可算彻底作废了,英国再想找到这么一个切入大清内陆的机会,可登天还难。

    西方国家里和清帝国打交道最多的是英国了,他们非常清楚这个王朝内部势力的顽固,守旧的皇族和大臣们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了敌视。

    铁路在他们的眼是祸国殃民的灾难,曾经有英国商人实验性的在海街头修建了一小段铁路,仅仅几百米的铁路让大清国如临大敌。

    最后地方官员生生花钱给买了下来,然后彻底铲除之,这种守旧和顽固让西方人实在难以理解。

    他们根本搞不明白铁路和坟地怎么能发生冲突,为什么建铁路还要考虑死人是不是舒服?

    巨大的化差异让英国无所适从,他们想找一个代言人可是却发现庞大的帝国里面居然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胆量。

    能够遇到如此开明的小皇帝,整个英国的工商界其实都已经情绪亢奋到极点了,无数的人甚至喊出了这是帝赐予的迹,这样的口号。

    现在有人居然企图抹杀掉帝的赐给英国的迹,堵死英国资本进入大清国内陆的大门,这种行为是和整个英国作对,是和整个英国工商界、金融界为敌。

    也正因如此,格莱斯顿刚入驻唐宁街,所见的第一人是外相拉伦登伯爵,在新首相的强烈言辞下,外相通过官方渠道分别向法皇以及沙皇发出了措辞强烈的外交照会。

    虽然没有明着说拿破仑三世你是幕后黑手了,但是话里话外是这个意思,还强烈要求法国进行内部调查,把刺客背后的势力全部捉拿归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