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科举考试-第2/3页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让女子入学?能力再好,最后还不是要相夫教子?”

    “詹兄,你只看到了其一,却不知其二,一个家庭,一个人有本事和两个人都有本事,你觉得哪个更好?”

    “话虽如此,可一强一弱才是平衡之道,两个都有本事家庭又如何和睦?”

    “这就是读书的重要性了,学会了文字,学会了算数,能更加持家有道,一些利弊其实已经不在陛下那里了,而是各个家,你一家月钱一两,别人两个人,就是二两,这种情况下家庭和睦情况应该不难解决吧?”

    古代百姓为了就是一口吃的,吃得饱,穿得暖,就很满足了。

    两个人都挣钱,总比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家子生活拮据好得多。

    看着对方一脸思索之色,诸葛亮也没打扰,自顾自的离开了。

    他有些明白秦老三为什么当初不让大儒入朝了,这理念完全就不一样啊。

    这要是当了官,还不得和秦老三唱反调。

    学院的事情算是进入正轨了。

    可诸葛亮等饶事情还有一大堆呢,又是编制律法,又是统一地域。

    于是,他们就用了一个比较方便的方法,地域,直接把郡改成剩

    比如南郡直接就改成南市了。

    “臣,参见陛下”

    “孔明来了,何事?”

    “陛下,明年开春就到了科举的时候了,这制度还未完善”

    “时间过得这么快,好,乡试,市试,殿试,三道关卡,出题就由你来吧,至于找什么人,由你定,不过有一点,少点之乎者也,死读书的我不需要”

    “臣,遵旨”

    很快科考制度就传遍了四方,三轮考试,乡试过关进行市试,市试过关才是殿试。

    时间飞逝,努力了三年的读书人,武人,终于迎来了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为了防止徇私舞弊的情况,诸葛亮用的都是秦老三信任的人。

    读书人考试的内容考题,包含了诗词,民生,国家,军事等等多方面。

    武考就简单了,就看谁厉害。

    考试为三时间,第四放榜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不过,一想到三年后还能再继续,斗志就又起来了。

    市试要更难一些,文试不用多讲,自然涉及更广,考的就是这些饶思维是否开阔,是否能造福一方。

    文试是诸葛亮主持,武考是夏侯惇。

    这市试淘汰的人最多。

    到了秦老三主持的殿试,完全可以用百不存一形容。

    整个秦国那么多人,第三轮考试人数有限的很,只有几十人。

    先开始的是文考,秦老三也体验了一把监考老师的瘾。

    至于批改,还是诸葛亮等人选出前三,然后他在看。

    批改期间,秦老三就扭头去监考武考了。

    这个就简单多了,一二三就看谁坚持到最后了。

    放榜之后,秦老三同时召见了文考前三和武考前三。

    文考直接被秦老三弄去学院教书去了,这个落差估计有点大。

    不过,秦老三也给了他们选择,也可以去做官,毕竟,百里奚监察下斩了不少人。

    在得知连诸葛亮都在学院教书之后,他们直接就同意了去学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