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当皇帝的那些年(一)-第2/3页



    “陛下”

    颜盛在这里真真切切的生活了十五年,当然知道来人是谁,护国将军张怀道,是他的老师,更是皇帝父亲留在他身边用来规劝的“尚方宝剑”。

    十五岁的少年熟门清路将酒壶酒杯扔到了软榻底下,先是规规矩矩坐正,身为帝王所应有的高贵优雅在他身上彰显无疑。可下一秒又仿佛想到了什么整个人躺在软榻上,似乎很有些虚弱无力,少年人白玉般的手虚虚按在了额上“快请老师进来。”

    不出一分钟,护国将军已走了进来,老将军今年六十四岁,发须花白,可却是身姿魁梧挺拔,眉目凛凛,周身自有一种令人不敢直视的杀伐气度。

    在古代有膝下黄金的说法,所以不少朝代并没有百姓官员见了皇帝就要跪拜的规矩,跪拜也大多是在祭天祭祖的时候。

    再说不管哪朝哪代,都讲尊师重道,要老师跪下那是没有的事,最多是按照君臣礼仪行作揖礼。

    颜盛忙请这位老将军坐下,又不动声色观察老将军的神情,两个人好歹相处了十来年,他这位老师又是暴烈如火、性情刚直,到底什么情绪脸上就能表现得七七八八。

    还好,不是特别生气。

    颜盛心中早就知道老将军是为什么来的,见他情绪尚可,这回不只是心中十分安稳,就连面上都表现了一些,原本还按着额头装虚弱的手放了下去。

    张怀道做了两朝的将军,到了他快近五十岁的时候小皇子出生了,那时候大安也勉强称得上河清海晏了,在前皇帝陛下的看重下才做了这好不容易得来的皇子的武先生。

    张怀道对这位小皇子看的比亲生儿子还重要,是忠君爱国也是为了天下安定。先皇自幼伤了根基,子嗣艰难,那时候朝堂、民间不知道多少人人心惶惶,怕又生出宫闱之变。甚至有人提议让先皇定其他皇家血脉为东宫,以安人心,只是一直拖着。直到先皇四十二岁才得了这么一个孩子,这个皇子从一出生就确定了身份,他是太子,亦是将来整个大安的君王。

    先皇把一腔心血都用来灌溉这唯一的儿子了,最好的用度、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导,而太子殿下也十分争气。

    那简直是传说中的闻一知十,学文学武都是天才级别,除了爱吃爱喝了些,先皇倒是发过愁,因为毕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万一搞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样的故事就麻烦了。

    但谁家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孩子不是如珍似宝的对待着先皇也就由着儿子了,左右有他在后面看着,只要不会劳民伤财就好。

    如果只是爱吃爱喝了点那还能接受,但是随着时间,在太子殿下十二岁的时候他突然来了句我觉得当个闲散王爷他挺好的,啥心都不用操,啥事都不用管。

    从那以后太子殿下爱吃爱喝中又加了爱玩的属性,动不动就偷偷跑出去。

    所有老师包括最开明的张老将军都顶不住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出了点事,这谁能承担得起

    好不容易等着小太子继位,所有人都觉得松了口气,结果这小皇帝一点改变都没有啊爱吃爱喝爱玩还连每日的学课都不去了,自古以来哪有一个明君是这样的

    最开始张老将军也不想兼职做言官的事,他有自知之明以自己的性格最好都不要说话,但俗话说得好再一再二不再三,这小皇帝搞了三次老将军就坐不住了。

    不过他还记得委婉“陛下这几日可是龙体欠安不然为何这三日都没有去经世堂上课”

    老将军觉得自己挺机智,他台阶都铺好了,皇帝下就完事,这样还不伤皇帝面子还能达到劝诫的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