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七章(捉虫)-第2/4页
    
    所以这会儿,不过多久就和这些人熟悉起来了。在一边看着他们把一种叫做泥藻的海里的植物,撕开和泥土,敲碎的贝壳合在一起,在屋顶一层稻草,一层茅草,反复之后,便变得凝固有结实了。
    这泥藻是海里得一种植物,植物上分泌出一种粘呼呼得粘液,不知道被谁发现可以用来建屋顶,很是好用,不过这种泥藻也不多,大家多用在屋顶上。
    时不
    时的帮他们递些东西,一边聊天也知道了不少村里的事情,还约定好等他们忙完后一同去赶海。
    也很快消磨了时光,到来太阳开始西斜,便约好在海边见,一同赶海。
    打浪村位于海边,一个岩石林立的海弯里头的小渔村,背靠坐低矮的小山,这里的人们因为地上不是石头就是沙子,种地成了奢望,只有西面小山上勉强开出的几亩薄地,勉强能种点蔬菜的。
    所以这里的人日常除了出海打渔,真没有什么好的出路。而且有的船也不大,出海也走不远,靠着大海也不过是换点口粮勉强活着。
    大海里头东西很多,但是不好抓呀,而且大海也一样很是凶险,狂风,巨浪,再加上海里的海兽,还有许多没有见过的毒物,导致这里的人很少能活到老,年年都有青壮年葬生大海,尸骨无存。
    原主的父母就是如此,出海就在没有回来。
    海边的这些渔民的生活可不好过,所以原主才会如此想要留在县城里。
    如今已经到了秋末,打浪村出海的已经少了很多,每日不过乘着小船走不远的打捞些去海货,吃的还是靠着家里的孩子们早晚赶海寻点吃的饱腹,剩余的时间基本上都在收拾干货,好卖了得些银钱,为接下来的过冬做准备。
    海边的渔家储备冬粮也和内陆的那些人家是不同的,在这里他们储备的更多的是鱼干,鱼干也是他们的主食,只要有鱼干,每日里煮上一锅鱼汤,怎么也能混个水饱。
    要不就再多储备些海菜干,各种螺丝肉等,换个口味,添一道菜。这东西又不值钱,晒干后又不占地方。实在不济的时候,昆布干和紫菜干还能送到药铺去换点钱,就是打理起来麻烦费时间。
    当顾景棠吃过晚饭,带着小修谨来到海边的时候,看到的是整个村子的人,老的小的,都在往海边赶海,就是四五岁的孩子也不例外,都想着趁着冬日前好好地再努力一把。
    从来没有看过大海的小修谨也很兴奋,激动的嘴巴啊啊啊的叫着。地上这片海滩出奇的柔软,但是顾景棠没有给小修谨脱掉鞋子,还是让他穿着,要知道这沙滩上还有不少的贝壳,螃蟹。一不小心些脚上就会多出几个口子
    。
    等了会,陶平波就带着孩子来了。他比原主大三岁,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八岁,一个六岁。一会就要带着小修谨开始去看他们埋得宝贝。
    小修谨期待看了看顾景棠,顾景棠点点头,便高兴的同两个孩子跑了。
    大点的那个孩子看小修谨小,行动间倒是很照顾他。
    顾景棠就在一边留意着他们,一边同陶平波聊天。其他人也陆续过来打个招呼,便去忙了。
    正好这时候,陈阿伯远远看到顾景棠,便走了过来。一边的陶平波也叫了声“陈阿伯。”
    看他要同顾景棠说话,便自觉的走开了。
    陈阿伯和原主的父亲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后来原主的父母走了,家里后事也是陈阿伯处理的。后来还帮原主交过一年的束修,对原主也多有照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