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造船厂-第3/7页
到此。两下会师成功。或许是对弱的缘故。降低了此次空降作战的意义。因为即便是击溃也能达到如此目的。但现在盟军剩下的事情变得简单多了。那就是前进。收拾残局。占领西域。结束战争。秦国又有一块大的土地并入秦国的版土。
陆地战争已经趋于结尾。特别是南部战事。但对于北部西域。战事才刚刚开始。背部主要为当地土著。具体什么人秦国没法查清楚。但他们的发型很怪。就是那种高高竖起的发型。样子很怪。如果不是秦军在北边深入作战擒获过。还真难以相信世上还有这样奇怪的事情。
除了土著外。还有就是西向西迁移的月氏人和乌孙人。而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被秦军所驱赶的。但他们好像对秦军没有任何兴趣。因为他们知道打不过对方。特别是乌孙人。已经做出过尝试。而月氏人则干脆忘记过去。专注于美好的未来。但两个民族因为天山脚下的草场时常发生矛盾。两个都是游牧部落进化而来的国家。对放牧有着天然的需求。就在盟军打击西域联军。特别是楼兰。车师的时候。月氏人和乌孙人竟然爆发战争。
这场战争持续一个月几乎是和盟军解决南部西域主力一样的时间结束掉的。
战争的结果是。乌孙人打败了月氏人。月氏人因为和秦国的战争元气大伤。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战争的实力在于人口数量这个重要指标。月氏人在人员数量上处于劣势.。无奈。他们只能再次向西迁移。而乌孙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伤亡人数在一万多人。这个数字在接下来抵御盟军的入侵当中成了致命伤。虽然赢得了草场。但兵力也大减。这对盟军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不过盟军正在集结第二支骑兵机动力量。后勤运输依然限制了盟军的军事行动。但王贲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向北越过天山。从天山突然出现敌人的后面。这样可以减少从北西域进入的时间。
这个想法需要时间消化。因为他们还没有吞下南西域这个巨大的地盘。
骑兵进展的速度在每天五十里左右。步兵则在二十里。后面还有一大群炮兵,后勤。商人组成的大军缓慢前进。商人已经把战争看成了一次巨大财富的机会。
商人的出现有利于消化吸收这次战争的巨大胜利果实。大量的战利品通过他们换成秦半两然后运往秦国。军人得到钱财存进银行。银行以投资的方式吸纳他们手中的战利品。或者放贷给商人买卖奴隶。这种良性循环有助于快速解决战争带来的其他影响。但是居民的反抗则被转化为奴隶而迁移走。而迁移过来的新居民将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移民潮真正来临来自于报纸的宣传。西域有大量的黄金报道早已经响彻整个中原。秦国国内影响不是很大。只有极少数的科研人员和探险家前往。而六国反应强烈。特别是那些在韩国工厂工作的楚国人。他们每天工作七个时辰。劳苦不说。赚钱也少。韩国工厂主相当的刻薄。连吃饭的时间都算的非常近紧。这也迫使更多的人想寻找一块新的地方开始生活。黄金一夜暴富的美梦驱使他们前往西域寻找黄金。
他们已经打听到。只要从新郑坐火车就能一直到达河西走廊口。然后跟随大军。或者找一份赶车的差事就能到达西域。
而且从新郑到火车尽头。才需要十五个半两。这来便宜了。一些大胆的楚国人就是这样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途。以前迁移的主力是韩国人和部分赵国人以及其他六国人。而现在。楚国人成为迁移的主力。他们从韩国新郑出发直接前往西域。
就在西域逐渐消化的时候。海军问题再次上升到一个严重层次。主要是工业原材料不断的下降。期货各种原材料都在上涨。如果再这样下去。秦国真的就要面临一次经济危机了。但尚文却很扯皮的在外交上打口水战。
秦国紧急铺设了一条通往南方的电缆。但电缆现在才到了宛城。距离海军基地还有一段距离。而且工程进度也不是很快。靠近铁路的地方进展快。但越往南工程进度越慢。干脆就在南阳地区。工程陷于停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