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功在千秋!-第2/2页



    景泰这些得到的信息并不多,但构想被具象化,这种诱惑无法阻挡。

    偏在此时,端木崇又一脸欣慰地看向太上皇:“何况,太上皇准备亲自出马主持太学,恢复太学制,将民间书院的资源还予百姓,景爱卿觉得可好?”

    景泰难掩心中激动,不禁激动地看向端木长卫:“太上皇若是愿意,实乃民之大幸!”

    凌不语暗道皇帝真是懂得攻人心,景泰扶植岭南学子就是为了让他们避免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但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他能管得了多少学子?

    根源还是要将生源分流,教育资源哪怕在许多年的后来也做不到公平,学区房的出现注定贫富差距决定教育资源的差距。

    既然做不到绝对公平,也要相对公平,太学制取消后,权贵子弟纷纷涌入民间颇有口碑的书院,对比白鹿书院的现在与从前,弊端已经开始显现。

    不同阶级的学子聚集在一起必要分个等级高低,程远等人在书院遭受冷暴力就是最大的弊端显现,再若有先生不能一碗水端平,不看学业看家世,书院的作用毁矣。

    白鹿书院名声在外,院长出名的清明都尚且如此,何况是其它书院?

    凌不语环顾四周,不少人还沉浸在血光的冲击中未能恢复,还有不少官员正侧耳听着上首的话,刚才三言两语中就将他们后代接受教育的方向逆转。

    不过凌不语觉得若是自己倒也会欣然这种变化,以后权贵子弟聚集在一起,由皇家主持的太学必定师资差不到哪去,以后不仅是读书,还是一个的名利场。

    各种官员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孩子的交往也会影响大人,啧,想想就觉得热闹。

    但对于程远这样的普通学子来,这样的改革还是有好处,起码民间的教育资源更大的还给需要的人,且太学不仅仅是按阶级教学,还有按能力教学,也能体现因材施教。

    不是所有的世家子弟都适合进学,学一门技术不是也很好?而且新的太学制开始,想必也会将门槛放低些,让真正有技术赋的孩子能进去学习,获得更好的利用。

    这样对元昌国培养栋梁之材更有帮助,复兴太学实在是明智之举,功在千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