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战前准备-第2/2页



同时,为了增强火力密度,李光宗还特意下令北洋境内各兵工厂全部进入战时状态,加班加点的生产火炮,然后第一时间通过战舰运送到战场上来。

从总体布置上来讲,平壤的整个防御体系强调的是有多层防线构成纵身,大量设置反斜面阵地,侧打、倒打阵地。大量布置雷区。组成了由重机枪和迫击炮为主的火力网。同时多层防线的设置使得整个防御体系有足够的纵身,有效防止了一点被突破全线溃退的局面。同时为了保证后路的安全以及随时支援前线,张树声还留下了一定数量的预备队。

在确定好了防御工事与火力布置之后,对于此次参战的主体“军队士兵”,李光宗也没有忘记。此刻驻守在平壤的8万清军中,北洋新军只有不到5万。剩下的则是依克唐阿的奉军和朝鲜军队,这些士兵打顺风仗还可以,但如果让他们驻守防线,一旦伤亡过大,或者战局不利。很有可能就会士气低迷引发叛逃,严重的可能造成全线崩溃。

于是在李光宗的建议下,张树声直接搞出了”大清“版的纵深防御,除了前哨外,在主阵地后方设置了第二甚至是第三道防线,别的不说,至少溃兵下来后,能有一个地方重整吧?然后在关键点设置坚固的半地下式工事作为支持点,以便在阵地失守后,不至于全线受到影响。

最后,为了彻底激发这些旧军的潜力,李光宗和张树声,依克唐阿等人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决定有如下措施,第一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