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惊险交加(二)
来自叁菱银行的金援出现了问题,但当时的本田宗一郎与藤泽武夫都以为只是一个‘烟雾弹’,直至本田宗一郎从欧洲带着新机器回到东洋国本土后,这才发现叁菱银行还真是招架不住拥有太和银行、J.P.摩根银行、花旗银行与大通国民银行撑腰的叁井银行的连番攻势——如果叁井银行接连‘攻击’叁菱银行的目的是将叁菱银行并购,那么接受了叁菱银行的东洋企业可就岌岌可危了——叁井银行在霉国资本的支持之下,其进攻性可谓是十足啊!
不过在本田宗一郎与藤泽武夫尚未察觉到这一个危机之时,还有另外一个危机正在等待着这一对‘奇妙搭档’来处理,即东洋国内陆续出现了佳普F型的仿制产品!
从1951年的梦幻E型摩托车,到次年改良出的佳普F型,本田技研在本田宗一郎和藤泽武夫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了辉煌,距离本田宗一郎早期制定的成为“东洋第一、世界第一”的目标越来越近了。不过,兴建的白子工厂和后来的大和工厂,以及扩建的滨松工厂,让本田技研每个月都要支付给银行高得惊人的利息。为了实现“收支平衡”,甚至实现盈余,藤泽武夫希望本田宗一郎能够尽快开发出新产品,增加现金收入。
本田宗一郎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与本田技研的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做着研究,很快便推出了90CC、时速为65公里的Benly,以及世界上第一辆拥有塑胶防风外壳的“速克达”。然而,“福祸相依”,正当本田技研独领风骚之际,“浊流”出现了。
1953年7月,韩战正式落下帷幕,东洋国内各行各业在战时所呈现出的一片繁荣不复存在,通货紧缩日益严重,劳资纠纷也时有发生,在此期间倒闭的公司不计其数。
原本本田技研推出的佳普号的销量是直线攀升的,最高销量一度达到每月7000辆。
可进入1953年后,同类产品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它的产销量。加之市场上自行车规格的多样化,致使佳普号的销售情况江河日下。至1954年年初,佳普号甚至成了“过时产品”。
与此同时,为了增加现金收入而研发的Benly和“速克达”,也没有给本田技研带来更多的惊喜。Benly因为齿轮的噪音,让车主时有抱怨;而“速克达”出现的问题则更为严重。
首先,“速克达”的发动机因为是侧装的,所以车子在慢速行驶或者停下来的时候,驾驶者极难保持平衡;其次,车子的塑胶防风外壳虽然十分美观,但十分易碎,只要车子不经意间倒下,整个外壳便“惨不忍睹”。再加上在1954年1月推出的“天使号”因为车身太重,车主不能将其搬进家中,而且发动机的冷却功能下降,过热故障增多,导致退单日益增多。
浊流出现,导致本田技研1954年第一季度的实际销售业绩与藤泽武夫的预料相去甚远。原本以为凭借着这股发展的势头,本田技研定会独占鳌头,可却赫然发现资金调度捉襟见肘。
按照时间推算,截至1954年6月10日,本田技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刀笔梨研在叁菱银行的到期票据将达到15亿日元,如果在此之前不能想出解决的办法,那么本田技研只能宣布倒闭。此时,风言风语也不绝于耳,有人说本田技研很快就会倒闭,有人说它一定熬不过6月10日当天。
在此期间,部分别有用心的正治团体曾向本田宗一郎建议,可以借助正治手段来解决这次危机。也有不法商人表示,只要肯支付回扣,他们有办法将本田技研的库存产品处理掉。
本田宗一郎在与藤泽武夫合作时便牢记他说的一句话“只做光明正大的生意”,所以这些地下手段并不是本田宗一郎要采用的;藤泽武夫了解本田宗一郎的脾气秉性,生怕他会意气用事。因此,当关于本田技研的传言越来越多的时候,藤泽武夫希望本田宗一郎出国,一则能避开一些债权人的纠缠;再则,本田宗一郎此前曾经表示本田技研也要参加“世界摩托车大赛”,所以刚好趁此机会到国外考察。
藤泽武夫知道,自加入公司后,本田宗一郎将所有关于公司运作方面的事情都交给自己处理,就连他的私人印章也由自己来保管。此时本田技研出现了危机,自己责无旁贷。本田宗一郎对此曾开玩笑说:“难道我留下来就那么没用场吗?”他知道,这次危机非同小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