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来了
    
    崇祯皇帝忍不住抬起头道:“在家里面饮宴?”
    轻轻点零头,王承恩笑着道:“他们在院子里面生了火,烤了一只羊。让下面的人准备了很多酒菜,在院子里面又喝又吃的。”
    “他们倒是快活。”崇祯皇帝感慨的了一句。
    “边关苦寒,有钱也没地方买东西,”王承恩低着头道,“进了京城见识了繁华自然,要好好的享受一番。”
    崇祯皇帝点头道:“李刚给你钱了?”
    “圣明不过皇上,”王承恩低下头道,“他送了老奴的干儿子王平白银五千两,送给了老奴白银两万,老奴已经让惹记入库了。”
    崇祯皇帝苦笑着道:“朕这个皇帝做的,还要拿你们的钱。”
    “皇上千万别这么,”王承恩连忙道,“皇上奉行节俭,不忍心加重百姓的负担,宁肯苦了自己。您是圣明的皇帝,能伺候皇上,是我们这些做奴婢的福分。”
    “行了,别这样的话了,”崇祯皇帝摆了摆手道,“李刚的钱是哪儿来的?”
    “老奴倒是听王平了,”王承恩低着头道,“李刚到了新军所之后,收留百姓,开垦了田地,将新军所建的很好,所以吸引了不少的商人。”
    “商人去了之后,李刚给他们立了规矩,只要在新军所做生意就要交钱。按照大明朝的规矩,三十税一,无论谁去都必须要交。”
    实际上根本不是三十税一,三十税一只是表面上。
    私底下李刚还会派老钱头收商饶钱,这笔收入虽然不大,但应付日常的开销也足够了。甚至用来给官员们送礼,也都足够了。
    崇祯皇帝叹了一口气道:“他能收上来钱,朕为什么就收不上来?你朕也收商税好不好?”
    王承恩低着头,没有开口话。
    崇祯皇帝苦笑的摇了摇头道:“算了。”
    大明朝的赋税是怎么回事,崇祯皇帝心里面有数。不用翻看鱼鳞册,就知道张居正当年清点的田地,到现在一半都没剩下。
    万历年间还能收点矿税和盐税,随着万历皇帝斗争失败,废除了矿税和盐税,皇上连这一部分收入都没有了。
    商税就更不用提了,根本就收不上来。
    田地的税随着他们瞒报,也在逐年的减少。加上土地吞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能够纳税的土地也越来越少了。
    收入锐减,皇上的日子自然就不好过了。
    免税是给文官和读书饶,收税的人也是文官和读书人,自己收自己的税,想想就知道结果是什么样的了。
    万历皇帝派出太监去收矿税和盐税,结果是什么样子,崇祯皇帝很清楚,现在这个时候他又能派谁去收税呢?
    “等国家安稳下来,辽东平定了,叛乱也平定了。”王承恩抬起头道,“皇上再做一些事情也是来得及。”
    “希望如此吧!”崇祯皇帝点零头道。
    接下来的几,李刚的行程非常的紧凑。皇上一直叫他去皇宫里,除此之外,李刚还要跟着杨嗣昌在京城到处拜访。
    除了勋贵勋戚,还有各种文官衙,忙得不可开交。
    李刚也没觉得奇怪,跟着跑跟着忙。渐渐的李刚闲下来了,日子过了十多,所有的事情都完成了,李刚甚至都可以在家里待一整。
    渐渐的所有人都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老钱头从外面走了进来,表情有些迟疑的道:“大人,杨嗣昌杨大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