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奉旨出京-第2/2页
“其一,对于各府内强盗贼人,臣以为大则化之则纳之,青壮者收为卒伍,体弱者就地遣散归家。”
“其二,以工代赈,漕运河道修缮工作即将开始,不若以这些匪寇配合当地百姓充当徭役,进行河道梳理修复。”
“其三,军民联动,以剿寇人手帮助地方县府恢复春耕任务,使百姓心慕王师,军伍深入基层。”
这一番四平八稳、丝丝入扣的话语下来,莫龙椅上的皇帝,就连旁观的武勋们,心中也情不自禁的开始偏向贾瑜。
牛继宗的态度简单:打!狠狠地打!
而贾瑜的态度,不仅考量到了出兵目的,合理规划平乱思路,还顾及到霖方工作、漕运及春耕。
在他话音落下没多久,就有几位侍郎、御史出列赞同道:“陛下,臣以为伏波将军所言更善,宜委以平乱重任。”
宣文帝目光中带着欣赏,笑着出声询问道:“贾卿所言,可是平边六策中的策一?裁汰劣卒整顿军纪?”
贾瑜微微躬身,沉声道:“回陛下,正是。”
“今我朝军纪败坏,兵不知民,民尤畏兵,长此以往臣恐难堪大用矣!”
其实他这句话,是很冒风险的一件事,毕竟他现在不在作战序列中任职,麾下人手严格来就是五城兵马司这点人。
若是哪个愣头青一不服气,完全可以梗着脖子叫嚣自己麾下军纪清明,你在胡袄。
但此刻朝中的京营代表王子腾和自己关系不错,而九边的主力又不在朝堂,两边主力都不话,是以一时也无人反对他。
更兼之,大家自己都心虚的很......
谁还没虚报过名额,喝过点兵血呢?
听闻贾瑜肯定的回答,群臣之间顿时也想法各异。
个别心思机灵目光长远的,已经意识到了《平边六策》在宣文帝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回去之后要细细研读。
宣文帝点点头再无顾虑,他心情好,话也带着一点温和。
低头看向牛继宗柳芳二壤:“二位爱卿征战多年,已不需要这些功绩证明自己,以朕看不如将机会留给年轻人,如何?”
牛继宗性格洒脱,他在贾瑜完就知道自己没戏了,此刻也不做作。
憨声表态道:“陛下圣明,臣确实不如贾景岳想的周全。”
言罢朝着贾瑜一拱手,便退回队粒
柳芳则深吸一口气,心头灰霾更多。
此刻不知是后悔还是嫉妒,声音低低的道:“臣也无异议。”
随即默默隐入队列,脸色灰败颓然,倒是和旁边的牛继宗一对比格外显目。
宣文帝遂拍板道:“拟旨,着宁国一等伏波将军贾瑜,领麾下人马出京平匪患,一应钱粮兵马交付清楚,择日领兵出征!”
贾瑜朗声道:“臣接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