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君前奏对-第2/3页



    这也算是每个到了末期的封建王朝的老传统了。

    贾瑜心中有数,便安稳了许多,静静跟着夏守忠向乾清宫走去。

    乾清宫内,宣文帝果然是在如夏守忠所的批阅奏章,此刻听到太监通禀贾瑜到来的消息。

    皇帝头也不抬继续阅览奏折,一边吩咐道:“给贾卿赐座。”

    贾瑜轻轻走了进来,想到夏守忠之前的话,他也不多推辞,当下就坐在了锦墩上。

    子还在批阅奏折,贾瑜便目不斜视的,只用眼角余光开始打量乾清宫内的细节。

    宫殿装饰不算奢华,明宣文帝不是一位特别注重享受的皇帝。

    不过贾瑜却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皇帝的书案上,摆放的事物极多,以至于还要在身侧令开了几个桌子放置物品。

    而且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宣文帝位子周边的一丈之内,方便他随时取用。

    贾瑜目光一闪,思忖道:‘看来,这位子的掌控欲比我想的还要强烈。’

    过了半柱香,宣文帝终于放下墨笔抬起头道:“朕一忙起来倒是忘了时间,贾卿可等的急了?”

    贾瑜连忙从锦墩上起身,行了一礼从容道:“陛下心忧国事,臣岂敢轻扰?更何况臣也是第一次来这,反倒觉得新鲜的很。”

    他将自己的态度拿捏的很好,既恪守臣子底线展现出面圣的恭敬,又恰到好处的流露出了一种长辈后辈相处时随意的态度。

    正合皇帝的喜好。

    果不其然,宣文帝哈哈笑道:“朕拿了墩子就是要你坐的,站在那里干什么?”

    贾瑜这才又坐了下来。

    宣文帝揉了揉手腕道:“你可知我唤你来所为何事?”

    贾瑜摇头道:“臣不知。”

    宣文帝从桌上拿起一本奏折,递给身边太监示意其交给贾瑜。道:“贾卿可先看看这封奏折。”

    贾瑜从太监手里接过,仔细阅读。

    奏折之上的字数不多,不过瞬息就已经看完,贾瑜将其轻轻合上,面色沉重,脑中转个不停。

    宣文帝道:“可看完了?有什么想法?”

    这奏折上的事情是大运河上的漕务,上书之人也是当今的漕官沈正清。

    沈正清在奏折中:当今气寒冷,征辟人手困难,还多有粮户逃匿,漕运水手紧缺。而明年开春后还需要大量人手维护河道,如此下去恐怕力有不逮。

    漕运是关乎国家生计的大事,每年漕粮都会在十一月之前验收入库,在第二年春夏进行河道维护。

    贾瑜闻言,慎重道:“沈大人所言若是属实,那当前漕运之糜烂恐怕已经远超臣的想象,需要倍加重视!”

    景朝漕运所征辟的水手们,大多都是同乡同村的难民等。

    众人都是彼此抱团,形成一个个的团体。

    而这些人也是日后漕帮发展的雏形。

    若是按着奏折中沈正清的描述,粮户水手中多有逃匿,那就绝不是一个个的跑,而是一批批的跑!

    贾瑜抬起头,将心中的这些推测逐一陈述出来。

    而宣文帝原本淡然的脸色也渐渐变得沉重,将贾瑜的话思索了一番,他越发觉得有理。

    若是真的跑了个七七八八,等到明年运粮时无人可用,那可要出大乱子了!

    惊觉出一丝冷汗,皇帝从椅子上起身道:“贾卿分析的不错,倒是朕大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