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问答与拜师-第2/3页
这番解释勉强也算有理有据,就好比有些人生气的时候只会一直无能狂怒,有些人生气的时候却能够化愤怒为力量。
贾瑜只不过扮演的是后者而已。
这很合理吧?
王怀川捋须点头,少年气盛,确实在情理之郑
一旁王成却忍不住了:“贾瑜你是真的很厉害,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连论语还没读完。”
他这是自谦之语,实际上是这家伙害怕贾瑜不自信,借机在鼓励贾瑜。
贾瑜会意,感激的朝他一拱手。
王怀川只当没看见这两个子之间的互动,又略一思考问道:“我看友文章脉络清晰,然而中间却有一段文字含糊而过,老夫甚是好奇。”
他紧紧盯着贾瑜面孔,又笑眯眯补充:“老夫年事已高,将至不逾矩之年,友心中所虑不必担心。今日之事,只入得我们三人之耳。”
罢,瞪了眼王成,唬的他也是连连点头。
‘没想到他居然能发现我删去的部分,看来还是我觑了古人。’
暗暗在心中告诫自己不可自大,贾瑜理理思绪,回道:“事无不可对人言,先生好奇,子自然不会藏私。”
“在我看来,如今朝政之乱,罪在陛下太过仁慈,一些高官豪右,就要狠狠地放一放血才是。”
他深得面试技巧,照例是起个高调,先声夺人。
“扬州盐商,苏州织造,这两个地方的富商大族数不胜数,金银铺路,玉石满堂,穷奢极欲下皆知。朝廷却从手里分不到半点银子,依我看要加征盐铁税,再刮刮他们的油。”
放完炮就要降下语调,留三分转圜的余地,这是他前世做汇报的经验。
贾瑜建议的盐铁加税虽然不好,但总比朝廷一直想推的专营要好得多。
“再者,如今四方不靖,九边里通敌卖国、喝兵血、谎报战功者数不胜数,陛下身处宫闱之中自然难以分辨。”
“倒不如让官员们有独自上奏的权利,也免得陛下视听被蒙蔽。”
这是清朝密折制度的简化版,
其实在贾瑜看来如果能建立一支专属于皇帝的特务情报部门自然更好。
但文官们实在太忌惮特务治国了,前明尚且有锦衣卫等特务机关以为皇帝耳目,
可景朝建立之后这些全都被废黜不用,皇帝坐在紫禁城里,虽然有自己的人手在京城附近,但一出顺府,就和瞎子没太大区别。
总而言之,他的这两条建议,其实都是简化版本,唯恐言多有失。
这些建议对于朝廷可能有些帮助,但并不能改变根本,而且实施起来也是阻力重重。
而且这两条建议也是他特意斟酌之后确定的,
一者表达对文官势力的忠心,一者表达对皇权的忠心,即使这次谈话日后被泄露出去,两边势力也不会责怪他,甚至可能会加以青睐。
总而言之,心无大错就是了。
王怀川闻言果然大为满意,前者盐铁之论,自今上登基以来就已有争论,但一个未经风雨的年轻人能发现其中门道,已经可以很聪慧了。
后者的独自上奏之,虽然在他看来思虑不周,有误国之嫌,但也可见这少年的忠君爱国之心。
他心中满意的点点头。
至于所谓的文章造假,他从一开始没有想过,这种千字长文,又有涉政之论,根本不是代笔就可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