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消失的地图



    那一夜,拉那城里回荡着猫头鹰的声音。

    “咕——”

    “咕——噜噜——”

    有人说,猫头鹰又名夜猫子,长相丑陋,叫声瘆人,昼伏夜出,常被视作极为不祥之物。特别是在迷信的士兵们看来,甚至将之于乌鸦混为一谈。

    然而,满城啼叫的并不是猫头鹰,而是成百上千饥饿士兵的肚子。

    两千个肚皮“咕噜噜”叫着,掺杂着鼾声,还有梦中的惊叫。拉那城活脱一座恐怖之城。

    统领一夜未眠,手中拿着笔,在简陋的办公桌前写写划划了一整夜。

    他在计算着从帝国边关要塞到拉那的路程,帝国的后勤补给究竟什么时候能送到,自己还能撑到什么时候。

    而他唯一赖以依靠的,就是一张绘制于十几年前的旧地图,还有他这几天的记忆。

    这张旧地图并非出自帝国官吏之手,而是常年行走于草原的商人所绘。而这个奉命绘制地图的商人,也是委托的库吉特牧民所绘。

    为了加强大帝国的统治,特别是对边疆游牧区的管辖,大帝国在边关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绘制、修订、更新边疆游牧区的地图。

    按照规定,这套地图应该按照军用地图的标准,进行勘测、绘制。

    地图上要标出每一座高山、每一处森林,甚至每一口水井、暗渠。

    如果有山,就要用类似今天的“等高线”标识出山的走势和大体外貌,有无隧道、山体材质、山上的绿植情况等等,应有尽有;

    如果有河流,就要标出河流的宽度、走向,近几年的水文观测记录;

    如果有森林,还要标明树木的种类,是否可供砍伐、切削制作攻城器械;

    如果有水井,还要标出是甜水井还是苦水井;

    如果沿途有游牧民聚集点,或者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的政治、军事、民间势力,更要详细地表明他们的人员数量、主要头目的详细资料、与其他势力的瓜葛芥蒂……

    长久以来,大帝国依靠这样的地图,才稳固住了自身的统治。最起码,也是对周边地区的一种战略威慑。

    在那个没有现代化通讯手段的年代,一幅幅完整而严谨的军用地图,就是帝国统治者的眼睛和耳朵,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举一动,都牢牢掌握在手中。

    由于地图测绘官吏需要长期深入边疆地带,实地勘察,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有时候,甚至要冒生命危险,失足坠崖、被土匪打劫、被土著暗杀……所以,这些官吏的待遇还是十分优厚的。

    在这个机构的官员,由帝国统治者亲自委派,可以说是所用唯亲,在亲近的大贵族中选拔出年轻的骑士,担当这一重任。

    “吏”则是身份略低一级的贵族,通常都是大贵族的私生子或非长子。因为他们没有继承权,无法袭承爵位,也无法继承太多的家产,而他们又多被父亲宠爱,所以就捞得了这份可以挣钱的美差。

    大贵族们为了自己的子弟着想,不断地要求帝国给这些身赴边疆的官吏提高福利待遇。

    然而,高薪未必养廉。这些初到边关的年轻贵族们,刚开始还是满腔热血,立志要为帝国竭忠尽智,也的确绘制了一幅幅合乎标准的军用地图。

    帝国迎来了自己的晚年。内忧外患就像不治之症,折磨着这个垂死的老人。

    日渐臃肿的权贵阶层,为了攫取自己的利益而勾心斗角,内耗不断,使国力渐衰。

    诺德人和维基亚人的接连入侵,和罗多克人的割据叛乱,掏空了大帝国的身体,使原本就疲弱的帝国雪上加霜。

    为了支撑一系列的战争,大帝国不得不向平民阶层征收高税,边疆牧区的苛捐杂税更是多如牛毛。

    后来,帝国统治者意识到,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于是把要钱的手伸向了贵族阶层。先从小贵族下手,继而向大贵族开刀。

    贵族阶层也变得怨声载道,与大帝国离心离德。

    那些驻守边关,为帝国绘制地图的小贵族们,也受到了波及,福利待遇屡遭削减。

    他们愤怒了,认为这是帝国统治者卸磨杀驴的做法。现在地图绘制好了,用不到我们了,就过河拆桥了?当初是怎么哀求我们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