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动静



随着一封封准奏的奏书被送到了各个官员府上。

顿时京城中哭嚎声此起彼伏。

白时中和吴敏的府邸更是被一些官员的马车围了个水泄不通。

不过此时两人早已经跑到了蔡京的府邸。

此时的蔡京府上也汇聚着不少的官员,一个个也都是议论纷纷,宛若一群热锅上的蚂蚁。

书房里的蔡京此时也是面色铁青,他怎么都没想到赵桓竟然不按套路出牌。

这感觉就好像过年的时候,叔叔给红包。

按照套路自己第一次肯定要谦让。

然后叔叔再给,自己再谦让。

等到第三次,自己才勉强的收下。

这样才符合礼制。

但是到了赵桓这里,流程才走到第二次,他就把红包收起来了。

这让人怎么受得了!

更难受的是他们还没有地方说理去。

毕竟之前请辞,陛下可是当着满城百姓的面给那么多官员赐下了金匾。

可谓是给足了他们面子,他们却是不给面子的再次请辞。

泥人还有三分火,陛下不要面子的?

所以陛下批了他们的请辞,他们也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吞。

随后他们的怒火很快就集中到了这次事情的始作俑者身上。

要知道这些当官的谁不是十年寒窗辛辛苦苦一步一步走上来的。

他们还想着在这他们心里想的可是在这官位上老死。

如今官位没了,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太师,如今我等该如何是好?”白时中有些急迫的开口道。

一旁的吴敏也是脸色难看。

蔡京思索片刻后开口道:“先别急,如今这么多官员辞官,很多部门和职司都没人了,这要是出点乱子,朝廷该如何应付。”

“只怕要不了两日,圣上还得请我们回去。”

白时中闻言神色稍缓,却还是有些疑虑的开口道:“若是他不请我们回去怎么办?”

蔡京闻言确是无言以对,毕竟他现在也摸不清赵桓的想法。

不过一转念蔡京就开口道:“如今种老将军出兵在外,若是这个时候再出些事情,只怕朝堂要大乱的,到时候影响了前线的战事,只怕陛下也是不想看到的吧。”

吴敏闻言神色一动开口道:“太师你的意思是,我们弄出点动静来?”

“不止要弄出动静,还要弄出点大动静,只有足够乱,才能让陛下想起我们的好来。”

吴敏闻言心中了然道:“既如此,我这就去安排。”……

赵桓此时还不知道,蔡京正准备给他找点乐子。

看着空了大半的大庆殿,赵桓还有些不大习惯。

不过如今的局面对他来说可是好的不能再好了,蔡京的那些爪牙被他这一次全部扫除。

留下的虽然不说全是忠臣,但是起码算是能用的。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碎叶不语至于空掉的那些位子,在大宋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想当官的那还不是一抓一大把。

再加上大宋立国多年,每一次科举录取的进士可是不少。

但是官位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

有门路的自然是能够早早的就被分派出去,或是入朝或是到地方当土皇帝。

但是还有很多进士没有门路,每一次位置空出来都轮不上他们,就只能在翰林院里面一边修书一边等着官位空出来。

而些人大多都是地方寒门走上来的人才,虽有才学却无门路,与朝中的牵扯也不多,正好适合赵桓拿来用。

于是赵桓就将在京待职的进士都聚集了起来准备来一场宋代版的面试。

不过弄这样一个面试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拉人过来就可以了的,朝堂自然有他的一套制度在,虽然赵桓已经简略了很多过程。

但是如今朝中各部都缺人手,所以运转起来自然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不过好在倒也不是很复杂的事情,只需准备一日便可。

然而关于赵桓准备殿试选官的消息一出,那些个“主动”辞职的官员顿时就慌了。

一些个官员直接跑到了皇宫门前跪地磕头,请求陛下在给他们一次机会。

只可惜赵桓已经给他们的政治生涯判了死刑。

蔡京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深邃的眼神中闪烁起了更加冷冽的寒芒。

入夜,一群黑衣人乔装慢慢的靠近了军器所。

往日里守备严密的军器所,今日却显得格外松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