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出兵难
汴京,大殿之上。
蔡京虽然是低着头但是却也依旧能够感受到头顶之上来自赵桓的目光。
他被留在京都本来是为了到关键时候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却没想到如今却成了这样。
咬了咬牙眼见事不可为,蔡京只能以退为进,上前躬身行礼开口道:
“陛下,既然您质疑要出兵,我等自当遵从,只是目前出兵尚有三大难题,需要解决。”
赵桓知道蔡京不会简单的妥协,笑着开口道:“三大难题,那三大难题说来听听?”
蔡京此时已经想到了对策,脸上重新换上了淡然的笑容开口道。
“其一,如今太上皇南巡,带走了大量禁军,如今汴京城周边只剩下,捧日和天武两军,拱卫京师尚且不足,从何处抽调出兵人马?”
“其二,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如今国库之内仅存的军粮器械,所剩不多,支撑朝堂运转已经是相形见绌,从何处抽调出兵的钱粮?”
“其三,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今我朝能统兵的大将都随着太上皇南巡了,就算凑齐了军士粮马,又应当由何人统领?”
蔡京这三问一出,朝中众人顿时议论了起来。
的确,打仗打得不就是钱,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现在虽然没有大炮,但是军饷器械那可都是钱。
角落里李云莫也是眉头紧皱,国库的情况如今可是不容乐观。
无兵无粮赵桓要如何解决,他也是第一次看到想当一个好皇帝的难处。
龙椅之上赵桓确是面色如常开口道:“前两问题,预计需要多少,缺额多少,户部拟定一个章程出来,就按照5万人打半年的标准。”
户部尚书梅执礼上前开口道:“一个士兵一年大约需要开支300贯,半年也就是150贯。”
“按照这个标准,动用五万人大约是750万贯左右,其中还不包括骑兵及火器的相关消耗,如果加上的话,预计需要1000万贯左右。”
“目前国库尚有存银300万贯,其中预留出各部支出及应急,最多只能抽调100万贯”
“预计缺额900万贯左右。”
赵桓眉头挑了挑,他知道,缺钱,但是却没有想到缺这么多。
蔡京此时已经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好像在说就你这样还想出兵。
赵桓当然不能忍,直接开口道:“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准备在汴京城内各个街道设立募捐箱,筹集军费。”
“朕身为君父自当带头,朕便带头捐款50万贯,区区900万贯我相信不日便可筹齐。”
说着赵桓满脸微笑的看着殿中的百官。
要知道大宋一年的税赋差不多是一亿六千万贯,整个大宋的商业在目前这个时期可是当之无愧的南波湾,大宋官员的俸禄也是出了名的高。
所以大宋很富有,穷的只是他这个刚上任的皇帝而已。
原本国库里的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碎叶不语钱早就被他的便宜老爸老爸宋徽宗赵佶给卷跑了,目前这三百万还是为了怕出事才留的。
要知道这一次宋徽宗赵佶南巡只是为了避开金兵南下危险的借口。
赵桓继位,也不过是权宜之计。
做了这么多年皇帝赵佶很清楚,和金人打肯定是打不过的。
不过金人刚刚灭了大辽肯定也没有力气灭宋,那么最后肯定是议和。
但是金人提的要求他肯定很过分,想保命又肯定要接受。
到时候史书上记一笔,赵佶又觉得脸上无光。
思来想去的赵佶就想到了让位这个绝妙的主意。
原本赵佶的打算是,让赵桓继位签订议和国书,背负骂名。
等时机差不多了他再“痛心疾首”的回到边梁痛斥赵桓,顺便重新继位重整朝堂。
这样里子面子他赵佶就都保住了,只可惜目前赵桓好像并没有按照剧本来。
这是赵佶从未想到的,此时的他正沉溺在江南的水乡之中乐不思蜀。
压力再次给到蔡京。
现在局势很明显了,我赵桓,大宋目前的总扛把子,捐50万贯
你们大宋的忠臣良将,捐多少才合适?
不过对此蔡京确是不卑不亢道:“陛下此举虽然有损皇家体面,但是却是为大义所为,臣深感钦佩。”
“无奈臣家资不丰,哪怕是倾尽家财,也只能拿出1万贯聊表心意,微臣惭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