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第2/4页



    许教授“吸溜吸溜。”

    赵老先生今年69岁,按理说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纪。只是因为后继无人,再加上身子骨健硕,暂时还没来得及颐养天年。

    他是华科院现任院长,也是如今国家项目的审核人之一,换句话说,许多国家项目,都是从他这里开始第一道审批。

    赵委员长毕业于清大,硕士在燕大。曾任六院研究所所长、化工部七局总工程师、前苏联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学士每一个名头拿出去,都响当当的骇人。

    因为工作繁忙,再加上逐渐淡出纯科研领域,赵委员长其实很久都没来燕大了。

    如今他来燕大,却没惊动任何人。

    一直到秦敏慧抬头,看见笑吟吟的老人家时,才惊讶地起身“老师,您怎么来了”

    赵和平道“听组里人吵累了,随便来看看。”

    秦敏慧亲自给他沏了一壶茶,顺便推掉了今天的工作,毕恭毕敬道“老师,喝茶。”

    秦院长清楚,从她的老师这里泄露点八卦,如今整个学术圈都能抖三抖。

    能直达天听的赵和平,如今说是国内学界金字塔顶端,也毫不夸张。

    赵和平说的组里,是“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筹备委员会”,很多关乎国运的大项目,都是在这个组里投票通过。

    组里除了研究生物的赵和平外,还有物理学家、化学家、航天航空科学家是名副其实的“华国智囊”。

    她没什么野心,并不想知道太多来自上层的消息。

    赵和平小抿了一口茶,又缓缓放下。

    “你们院里有个青年学者,叫乔御。最近申请了三千万的科研经费。”

    赵和平第一次对这个名字有印象,是在那位老先生的电话里。

    老先生说,燕大有个本科生,拿了柯尔奖。学校给他申报了“千人计划”奖励,让他帮忙看看能不能给过。

    赵和平自然是过了,也算把这么一号人,在心里挂了个号。

    再听到,就是组里说,燕大有个学生,还没毕业就拿了诺奖提名。

    赵和平一看,竟然是上次那位“数学家”。当天他还笑着和人说,不出十年,这后生肯定能进院士团,到时候说不定是华国史上最年轻的院士三十二

    但是没想到,就是最近一周。

    组里却为了这人交上来的蓝皮书,吵了起来。

    秦敏慧愣了一下“啊,这我知道。做靶向药年轻人喜欢尝试,又是回国后第一个方案,所以我们也不好拒绝。替他交上去了。”

    赵老先生问“你觉得三千万多吗”

    秦敏慧思索片刻,答“挺多了。很多教授申请三百万科研经费都难。”

    “那对于一个诺奖候选人,三千万科研经费,多吗”

    这次,秦敏慧倒是爽快地摇了摇头“不多。”

    别的学者混到这一步,经手的科研经费都是四五千万起步了。

    “那如果要做靶向药,三千万,多吗”

    秦敏慧被他问的有些懵“虽然我研究的并非基因治疗领域,但是别说三千万了,三个亿都不一定够吧。”

    “是啊,”赵和平的目光放空了一瞬,“所有人都在说三千万不够。而且不管多少钱,做出来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跟我说不要浪费钱”

    如果乔御提交上来的蓝皮书,是一堆没什么价值的垃圾话就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