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第3/4页



    有点困,但还能克服。

    乔御拿出了待修的论文稿,对系统道“编辑部有回信了吗”

    这三年,乔御在冷泉港学的是基因治疗。

    再细分一点,就是肿瘤免疫和癌转移。

    在普通人还没注意的时候,全球生物技术领域已经悄然发展出了广阔的市场,从风险投资到io并购交易,无一不表明资本市场对新一轮生物技术变革的渴望。

    之前燕大有传闻,说乔御不会回国了。实际上,他还真动过这种心思。

    因为在国内,基因治疗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完全是在拾人牙慧。

    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基因治疗都是一个非常新的名词。哪怕是欧美等国,都还在进行尝试。

    每年钱投进去不少,能看见的、用于临床的东西,却少之又少。

    这就像是,人们花钱送航天器去外太空探查。

    太空离人类这么远,有些人一辈子可能都没想过,地球之外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而不少国家每年耗费在上面的资金过百亿,你问这有必要吗

    这当然有。

    16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启。当时的人觉得自己陆地面积已经如此辽阔,完全没有必要了解大海尽头,因此一步又一步走向衰亡。

    如今这些高尖精的领域,就是文明的历史上又一次开启的“大航海时代”。

    科技永远是人类头顶最明亮的那颗指引方向的星星。

    冷泉港的研究成果属于全人类,但至少,自己那部分带出来,去投稿论文挣点名声,还是没问题的。

    乔御在离开前,和布鲁斯主席就论文归属问题做了交接。

    他在冷泉港学习期间,共撰写了14篇论文。其中,属于他的单独一作,能独立投稿的论文累计6篇。

    这6篇里,乔御又挑了挑。

    s各投一篇,剩下三篇分别投了三个期刊。

    系统回答“暂时没有。恕我直言,您前天出来,昨天投稿,今天就想要回信,是不是太快了点”

    乔御“毕竟之前在冷泉港出版的内部期刊上发过,我以为会快一点。”

    不出意外的话,他这周就会回到燕大。

    人都是有忘性的。

    乔御离开的时候身上光环笼罩,但怎么说也籍籍无名了三年,他怕燕大生科院回想不起当年被他支配的恐惧。

    如果带着6篇论文回去,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

    “也不知道我的基因实验室怎么样了,我连照片都还没见过呢”乔御喃喃自语,“对了,还有张开伟和王小明,这三年也不知道有没有做什么新实验。”

    他把手里的论文丢在书桌上。

    “下午,回燕大看看好了。”

    燕大。

    生科院,院长会议。

    这是行政会议,意思就是在座各位都是生科院的管理层。

    像什么x书记、x院长,再保不齐呢,也有个x主任的名头。

    秦院长咳嗽了一声“乔御从国外回来了。”

    吴主任乐呵呵道“是喜事啊。”

    “只是,学校那个基因实验室当初叶老还在学院的时候,我们口头承诺,说是给乔御的。只是现在是谭教授在用。我之前去问了,谭教授说,实验才刚开了个头,不太好挪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