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第2/4页



    说实话,因为年纪渐大,评上院士后,又疏于学术,李东伟的科研嗅觉已经不甚敏锐。

    好在手底下的打工仔从来没让他失望过。每年还是能以他的名字,稳定发表2到4篇sci二区的论文。

    别看许宣被乔御虐的像条狗,那主要还是因为对手太强,而不是他太菜。

    这场科研竞赛,闹到现在,在圈里已经人尽皆知。

    乔御输了,顶多是说一句年轻气盛。

    他李东伟输了,这么多年的经营起码缩水一半,他丢不起这个人

    “不错,”李东伟问,“从那边挖的人,你怎么安排的”

    王临海笑着道“说实话,这群人最高学历也不过国内985硕,别说2了,c9都没一个。而且又是从乔御那边出来的,我也不放心让这群人进我们的实验室。”

    “所以我在科研所随便找了个小实验室,让他们过去了。工资,也就第一个月万五,剩下的劳工合同,开销由科研所那边给了。”

    这群人辞职后才发现竟然被王临海骗了。

    说好进燕大的实验室,工作几年还可以拿编制结果就用个海山区公立老破小研究所打发了。

    大夏天的,这个科研所的实验室,居然连散风都还要靠大风扇。

    现在是2015年的燕京,谁他妈能想到,全燕京还能找出月薪就3500的研究所

    只是不接受王临海的安置,他们也没地方去。

    其他实验室不会要这种实验半路跑掉、背信弃义的小人。学术水平不行没关系,都是年轻人,还可以慢慢教;做人的水平不行,这他妈可是改不掉的。

    直接辞职不干,不行。

    来之前签了合同,对于这种“负责教学、培育员工”的地方,他们这些“员工”干不满年限就走了,还需要给研究所赔钱,一人二十万。

    这些科研狗悔不当初。可惜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李东伟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虽然人是他挖的,但是他自己也是看不起这样的行为的。

    “你比许宣强多了。新论文,能投稿什么期刊s能上不”

    李东伟并不关心实验成果到底是什么,怎么做出来的。

    不能发表到sci期刊上的论文一无是处。

    王临海不禁面露难色“说实话,我们这个,属于在原论文的基础上推进了一步,进步当然是有,但是登s有些难不过登sci二区期刊,应该没什么问题。”

    因为造血干细胞扩增上了科学的封面,如今又成了业内的热门课题。

    热门课题的坏处是,研究hscs扩增的实验室变多了,竞争压力也变大了;好处是,论文反而更容易过稿了。

    李东伟道“也行。继续努力,论文多,我才好帮你们要经费啊。你看乔御,一篇s,直接从学校要了五百万呢”

    他的鼻腔里发出一声嗤笑似的冷哼。

    王临海笑着说“只是运气好罢了,但是人总归不可能一直靠运气的。”

    八月,李东伟实验室的论文刊登到了生物化学杂志上。这是一本影响因子40的期刊,也是acs美国化学学会的老牌期刊。

    该论文依照乔御原论文的思路,成功把时间从6周缩短到了28天,进步巨大。

    通讯作者李东伟,一作王临海。

    因为引用过程较多,李东伟只能不情不愿地在引用那里加上了乔御的论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