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高门少年自倾城-第2/3页





    鸿都学院创建的缘由据说就是当初的晋武帝皇甫炎有感于普通家庭中无数天赋出众的人因为缺乏灵谷资源而耽误了前程。而它从创建的那一天开始,就充满了各种争论的声音。鸿都学院的所有消耗都是从国库中划拨,这修真资源从来都是有限的,这里多支出一些,就肯定得从哪里多收一些,最终算来还得落在那些有灵谷的家庭上面。所以当初晋武帝的这项决议推行起来阻力非常之大。

    王天赐作为天下数一数二豪门晋阳王家这一代最优秀的人才,对于鸿都学院历史上的这些事情是耳熟能详。当年他们晋阳王家现任朝廷司徒的王融就已是太常少卿,亲身参与了当年的这些事情。

    “太爷爷,”王天赐记得自己十六岁那年就在上洛司徒府的后院问起已经贵为三公的王融,“为什么当年你反对创建鸿都学院呢?我以为这的确是好事,可以大大增强我们大晋的实力,而且让寒门出身的修真者有了一个出路啊。”

    “你还小,这世上的事情你还有太多的需要思考。”王融溺爱地看着王天赐谆谆教诲道,“太爷爷现在就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日后乱大晋者,必然是这鸿都学院。太爷爷那时反对创建鸿都学院不是为了个人,不是为了咱们王家,太爷爷是为了这大晋的天下,为了这大晋所有的修真者才做出的决定。太爷爷不奢求你现在能明白我的这番话,但希望你牢记这番话,终有一日你会明白甚至会亲眼看到的。”

    王天赐当时不理解,现在站在鸿都学院门口的他也照样理解不了他这个名满天下自幼便聪慧过人的太爷爷为何会说出那般的话语。

    但他王天赐是个早慧的人。他这次来不单单是为了他的那个姐姐王天芸和那个寒门子章布的事情。如他太叔祖当朝太尉王琰曾经在冬节日家宴上说的那句话:外人看咱们王家兴盛如斯如日中天正,可又有几个人知道我和三哥终日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害怕稍有不慎,便将我们晋阳王家千年的家门带入深渊。所有王家子弟务必要遵守祖上定下的家规。日中必昃,盛极必衰,我们王家日后肯定会衰败,但我希望不要出现在你们身上。

    王家规矩极为严格,家族中顽劣子弟就会慢慢剥夺他们所占用的资源。照王家一位先祖所说:哪怕浪费掉一些极为宝贵的资源,也好过把资源浪费在害群之马身上要好。

    王天赐非常认同这句话!

    哪怕他心中也曾幻想过一日逃脱家族的束缚,恰如飞鸟归林鱼入大海一般,在那广阔的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哪怕当初他内心非常羡慕这个敢于抛弃王家所有的资源而只身加入鸿都学院的姐姐。但理智告诉他,这也仅仅是少年的幻想。离开了家族,天赋再好的修真者也举步维艰。修为上不去,还没有足够的资源,谈何自由自在。

    飞鸟自由吗?

    终日也得为一时之餐而甘冒着生命的风险。

    鱼儿自由吗?

    君不见那平民的餐桌上面那些鱼儿的下场。

    王天赐是天才,是早慧的天才,他早早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当朝三公太尉王琰的孙女就是废太子皇甫煜的太子妃!家族默认让他来处理这件事情,就是锻炼他对局势的判断,对事情的理解。没有哪个家中长辈事前告诉他该怎么做,千年豪门晋阳王家自然有培养子弟的心得和规矩,王家也有足够的底气来处理他们这些小辈做事的后果。

    他是个骄傲的人。

    当一个人无论家世才情相貌都无可挑剔时,必定是骄傲的。骄傲的人是很少钦佩他人的,王天赐也是如此。大晋天下之大,人才如过江之鲫,可能入他王天赐法眼的少之又少,能让他王天赐打心底钦佩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废太子皇甫煜恰恰就是能让王天赐这么高傲的人打心底钦佩的一个人,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而是因为他的才情!

    当自身已经几乎家世才情举世无双的人,碰到了一个无论家世还是才情都超过自己的人,那种感觉就是王天赐面对皇甫煜的感觉。

    就在朝廷通过决议将太子皇甫煜废为庶人迁出东宫移居金墉城的那天,一身白衣的皇甫煜依然面不改色风度翩翩。王天赐清楚记得那天他族中的一个身为东宫左卫率的叔祖王墩,一个九尺大汉,晋武帝皇甫炎最小女儿新丰公主的驸马,平日里是上洛城中最最有名的豪情风流,那日跪在路边面对皇甫煜离开的方向伏在地上失声痛哭,久久都没有起身,就那么跪在那里整整一天没动,整个人仿佛失了神一般,回到家中便大病一场,至今依然待在家里没有缓过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