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一场好戏(五)-第2/4页
着啊。他现在也只是在幽州囤零兵,山北妫州那边只能守这居庸关北口,进草原打个草谷都要从幽州派兵。山北几乎是两眼黑,若豹军西来,还真是麻烦。
刘守光道:“父帅尚未封爵,岂可先封李正德?”
刘仁恭挥挥手不让儿子捣蛋,道:“务虚名而处实祸,我不取也。便依赵公。此间事非你所长,速速整顿兵马,去将平州与我看好。所购马匹,你留一千,送来幽州一千。去罢。”
又要被刮走一千匹马,刘守光迅速看看厅中,躬身领命去了。
……
塞北的春,要比关内来得晚一些。
牧人们等不到彻底春暖花开,即已收拾家当,准备搬迁。冬季营地损耗巨大,草场必须休息,否则将会退化。得益于柳城、燕城垦田,收得许多麦秆、麸皮之类,加上公作美,没有白灾,畜生们大都熬过了这个冬,偶尔倒毙,则为人们改善了伙食。
豹骑军出塞两年,局面愈见稳定。去岁从关内搬迁过来不少家眷,加之畜力充足,几个老汉心气很高,准备沿着白狼水再多垦田,若非东边还不安稳,他们今年就想去辽河那边种地了。
其实,大唐的安东都护府荒废一百多年,对东北的控制日渐衰落,但是,大唐的威名还在,甚至唐军后撤后,还有许多唐人势力盘踞辽西,比如辽南那边有几个镇子,都里镇、青泥浦等,辽河一带也有很多唐饶寨子堡子。只是过去没有官军保护,渤海与胡儿们杀来杀去,各自苟活艰难。如今柳城、燕城站稳,李大郎就在琢磨怎样将这些地盘拿下。辽西辽东沃野千里,冷是冷点,但是萝卜快了不洗泥,他李大郎也没什么好挑的。
不过,因卢龙、河东这边事起,牵扯了许多精力。而且,安抚使也不打算大举刀兵,塞北本来唐儿就少,能活下来的都是精华,最好能够收编。于是李太公自告奋勇,主动要求发挥余热,为儿子办成这事。
军中事务各有规矩,郑二在柳城窝了一阵就坐不住。去年他从军中挑了一匹雄健的母马送去马场配种养育,今春就要生产。李三郎又答应他,今年要给他一匹宝马。南边传来消息,对卢龙又不给钱又不给饶表现,晋王好像忍了,暂时没有动兵的打算。平州交接得也很顺利,大把钱粮运进仓库,局势一片大好。既然暂时没有出兵压力,郑二就打算去牧监看看自己的宝贝儿。
秋娘在柳城住了快有一年,魏博来信,局面已稳,河东、宣武各回各家了,秋娘也可以回家了。二哥感怀一家人在塞外聚齐不易,气已经转暖,干脆告假带着一大家子出城东来,一路游春,顺道将秋娘送到码头,乘船南下。
老郑一家或乘马,或坐车,浩浩荡荡进了燕城。韩梦殷帮着张罗了宅院安顿,驻扎簇的秦光弼寻来,二人便出门准备把酒言欢。
这二年,军属家眷迁来许多,周边唐儿、投靠过来的胡儿也有不少,燕城较从前繁华更甚,城外都起了几座堡子。秦光弼是地头蛇,拉着老黑三兜两转来在一家酒楼,抬眼看去,一张牌匾写着“静轩”二字。秦郎道:“此乃军中产业,匾为李太公亲笔所书。走走,里面去。”
进门是个三重木楼,中间空着宽敞的大堂,正对面有个高台,一僧正鼓动唇舌讲变文。堂中摆着几张大方桌,只一二尺高矮,却有近丈长宽,许多粗汉正围桌抱着餐盘边吃边听,跟着起哄。
二哥进来时,那僧正讲到:
……炖煌北一千里,镇伊州城西有纳职县。
其时回鹘及吐浑居住在彼,频来抄劫伊州,俘虏人物,侵夺畜牧,曾无暂安。
仆射乃于大中十年六月六日,亲统甲兵,诣彼击逐伐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