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倒反天罡



她看见了朱元璋和朱标那震撼到无以复加的神情,于是赶紧动手推了推,一旁旁听的朱允炆。

此时的朱允炆听得又有些云里雾里。

他神情懵懂,但是隐隐约约听懂了朱肃言论之中的宽阔天地。

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感受到母亲的示意。

朱允炆轻轻地点了点头,听得更加专注了。

而接下来的话,不需要朱肃说,朱元璋也明白了自己究竟做了什么。

比如。

边境设立九道防关,其实是阻拦了大明朝开疆拓土的脚步。

此时将朱肃的话反反复复在心里面默念了好几遍的朱标,忍不住深深地吐了一口浊气,然后感叹道:

“五弟之才,胜为兄千万也,令为兄受益无比啊。”

朱肃笑了笑。

“大哥,切莫妄自菲薄,在我的心里面,大哥是最厉害的。”

历史上对朱标的评价也是非常好的一位副皇帝。

当朱肃真的成为了朱标的弟弟之后,才发现朱标的确是像史书上一样记载得非常有魅力。

而自己只不过是因为生在了未来。

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已。

朱元璋看着兄友弟恭的样子。

忍不住有些酸溜溜地撇了撇嘴。

什么叫大哥才是最厉害的?难道不是他这个当爹的最厉害吗?

要是没有他的话,你们这两小子还不知道在哪呢!

马皇后笑了笑,拍了拍朱肃的肩膀,柔声道: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日后要好好辅佐你大哥才是。有了你们两个我也就放心了。”

一家三口和睦又温馨。

全然已经将一旁的朱元璋给忘在了一旁。

朱元璋心里那是又恼怒又尴尬。

他很是苦闷。

想要开口却不知道怎么说起。

皇帝也是人,皇帝难道就不能有什么错误吗?

忽然就在这个时候。

朱肃回过头。

他看见了朱元璋的欲言又止,于是主动开口认真地看着朱元璋:

“元廷统治中,原大地已有200年。”

“这200年,汉人的脊骨被压弯,陛下作为天下之主,更应该重铸汉人的脊梁。”

“不能偏安一隅,要主动出击,回到唐朝时期那帮万国来朝的盛状,这就是咱们汉人应该做的。”

看着朱元璋若有所思的神情,朱肃笑了笑,看向了一旁认真聆听的朱雄英和朱允炆。

“如今是大明朝的初期,武力正是强盛的时候,怎么可以停止脚步?”

就在朱元璋决定认认真真的挨打立正时。

他忽然品味到了朱肃口中。

似乎升起了对自己的一丝丝崇拜和信任感?

“陛下,你能从草根出生走到今天这一步,我知道你必然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墨与有一往无前的魄力,但这样的魄力你做了这天下共主之后,更是要继续凝聚。”

朱肃点评朱元璋的这番话可谓是不偏不倚。

虽然他对朱元璋有点儿老农民滤镜吧。

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朱元璋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帝王。

而也只有朱元璋能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能带领着整个大明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强国。

清朝时期。

科技十分的落后。

但实际上,在明朝的技术其实是碾压整个世界的。

明朝时期发明了浑天仪,这是一个在天文一个算得上是里程碑的进步。

并且不仅仅于此,还有天文望远镜,也是明朝时期发明的第一台。

同样,明朝的炼铁业也遥遥领先,占据了全国大部分的贸易。

如果这个时候朱元璋能抢尽先机,继续带领着大明的壮大。

那日后又有谁能压得过大明朝这头强龙?

朱肃撇了朱元璋一眼。

“我知道你心里面在想什么。”

“你无非就是觉得朝廷好不容易平定了漠北,正是应该休养生息的时候。”

“但是先前我提出的摊丁入亩本就是一个拿回税收的好机会,有了这些税收国库还怕没钱吗?”

朱元璋努动了一下嘴唇。

不得不说,他今天都快被朱肃训成孙子了。

朱肃说的话,他是一句也反驳不上,要是反驳了,那一会儿更显得他像是一个跳梁小丑。

其实朱元璋也不是没有打过税收的主意,只是前段时间清理了不少勋贵。

朱元璋便没那么着急动手。

否则的话,史书又该如何记载他的薄情寡义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