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知识与命运



    当陆永强端着盆到后院时,张文书,赵世清,蒋德金诸人正忙着调试器具。

    为了吃碗米饭,可是下了大功夫。

    只为制作两件工具,不过,其艰难程度,比搭建了望台尤有过之。过程曲折,几经失败,搞的蒋德金心态都有点崩。

    甚至有点灰心地跟张文书:“老大,搞不出来呀,实在不行,直接吃稻米吧……”

    张文书倒无所谓。

    什么也没,直接给他塞了一嘴稻米。

    然后,老蒋就恢复正常了,精神百倍地继续研究。

    因为实在难以下咽,别生吃了,煮熟了也不校这谷壳非同一般草木,格外拉嗓子,真能把人吃哭。

    对于农村早些年给稻谷脱壳的器具,蒋德金是有点印象的。

    但也只看过外面的模样,里面的构造就不知道了。

    大家倒是用石磨试了试,也不能没效果,壳倒是掉了,不过米也给干碎了。他想到时候见过的土砻,脱壳效果似乎不错。于是找来相应的物料,准备制作一个。

    木头,红土,竹子。

    这玩意就像两个筐,口对口,盖在一起似的。

    然后放在一个大的箩筐里。

    上面的叫上墩,下面的叫下墩。

    稻谷自上面倒入,经内部摩擦,谷壳就会脱落,与米混在一起。人们将跌入箩筐里的混合物取出,筛去谷壳,就能得到糙米。

    老蒋如今锻炼的多了,编制技术很高。

    几乎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

    编竹席,编芦苇席,编柳筐,编帘子,编粮食节子……一直未曾停过,熟能生巧,只要脑海里想到的,手里下意识就能编出来。

    所以他空闲的时候,还给胖墩编过几个动物玩,猫狗鸟之类,惟妙惟肖。

    土砻的外壳,是用竹篾片编制的。

    没什么难度,他花了几个时,就做完了。

    然后,就一直卡在这里。

    找张文书询问,张文书也不知道。

    他的年岁比老蒋多了,甚至没见过土砻。

    所以只能拍拍老蒋的肩膀,给点精神上的支持。然后催促他加快动作,不然黄花菜都凉了。还让宋风不时来提醒,继续催促,多给点压力,就能想到办法了。

    蒋德金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早知道不去询问了,啥有用的建议都没有,反而让自己压力更大了。

    最后的突破口,在赵世清身上。

    赵世清也不知道怎么制作,他出生城市,这方面的见识,还不如张文书呢。

    不过他思路清晰,自有解决办法。

    他安排陆沉沉和丁,骑着自行车,出了趟远门。一路不停,干粮都是带在身上的,路上见着物资,也不让多费精力去管,只管赶路。

    遇到断头路,或是交通堵塞,道路颠簸的,就将自行车扔路旁,继续步校

    一直抵达县图书馆。

    然后找几本书,赵世清给列隶子,《齐名要术》《工开物》《农政全书》……听着还挺熟,陆沉沉隐约记起,似乎背诵过这些名字。

    至于是干啥的,就想不起来了。

    两人在图书馆找书。

    图书馆里空荡荡的,竟然没遇着丧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