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这个踏营的口号很是鼓动人心,但事实上他可真没有马踏曹营的本事,他打的主意用闯营这个词儿大概更合适一些。实际上,一个人踏营的事情在中国的战争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踏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几千甚至几万的士兵打一个人,就算是一万头猪,一个上来咬一口的话,就是铁人也就要残废了,更何况是血肉之躯。后世的小说中为了突出某个角色的某个特技,不得不弄出个踏营的壮举,这里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东汉的贾复,一个是唐朝的程咬金。贾复贾君文,那是光武中兴云台二十八将中的第三把交椅,排名甚至还在伏波将军马援前面,这个人在史书上记载的最大特点就是勇武过人,每逢征战必身先士卒,打起仗来就不要命,即使是身受重伤,也不会轻易从最前线撤下来,他为刘秀打天下时,受伤最重的一次,是被流矢射中腹部,他不肯撤下来包扎伤口,仍然领兵奋战冲锋,结果箭伤伤口崩裂,在他肚子上开了个大口子,据说是连肠子都出来了,可他还是坚持到这场战斗的最后一刻。
这便是东汉开国史上都有名的拖肠大战,他的这个事迹也被后世的小说家们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一偏偏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说得最夸张最离谱的,就是贾复昆阳城两次报号,将围困昆阳的王莽大军营地来来回回的踏了四遍,斩杀莽军将领十数人,搅得几十万大军天翻地覆。弄出这么大的动静,贾复也不过是弄了个拖肠大战,竟然保住了性命,其诡异程度已经达到五星的骇人听闻级别,也就是说被人给编的连影儿都没了。这是勇踏敌营的代表人物。
另一个著名踏营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长寿千岁程咬金了。说程咬金踏营,那就是指小说,历史上的老程估计没干过那样的事儿。说起程咬金,那可算是被后世文学工作者们涂抹的最面目全非的一位人物,真正的卢国公程咬金那是一员猛将,跟着李世民东征西讨,杀敌无数,以军功列凌烟阁二十四将的第十九位,他和秦琼还有尉迟恭并称为李世民手下三大将,其勇武指数怕是不比尉迟敬德差多少。不过经过后世小说家一加工,他这一身武艺就被极度的浓缩了,最终变成了赫赫有名的“挖眼睛、掏耳朵、摘脑壳”这三板斧了。不过历代的小说家还是很有良心的,他们将程咬金的武艺打了折扣之后,在他的运气上给填补了回来,结果老程便由猛将摇身一变,成了整个大唐开国史上最有名气的福将
既然沾了福气,老程的使命就从征战沙场转移到外交工作上来了,后世的多少小说,只要李世民被人给围了,被派出去闯敌营求援兵的,肯定就是这位程王兄,程老千岁。而程咬金也就不得不靠着小说家们硬扣在自己身上的福将光环,不断的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平平安安的踏过敌营,而且敌人们还在身后夹道欢送。这就是福将踏营的代表了、
回到三国历史上,翻遍正史还有演义,踏营的人物也就两位,一个是吕布,一个是甘宁,前者失败了,后者成功了,并且是一战成名。这两位踏营的事迹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共同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踏的都是曹营,可见曹操这位奸雄在历史上多么的招人不待见,谁都把他的营盘当成草地想要踏一下。吕布那可是三国稳坐武勇第一把交椅的大神,但在送女出城那一战里,他带了三千人马相随,自己打前锋,却还是被人家给拦了回来,就算是对方有了准备,也足以说明这营不是那么容易踏的。而踏营成功的甘宁,论武艺,是江东诸将之首,但肯定是不如吕布。他去踏营带的人马也比吕布少,才一百人,可人家愣是成功了,而且还得到了孙权的高度赞扬,从此成为江东武将的表率。
从这两位的踏营过程中总结经验,就可以看到,吕布那一次一来是心有挂碍,毕竟女儿在身后,就有了太多的顾忌,十成的武艺未必能发挥出三成,而且对方早有准备,刘备的那个营地已经被人闯了两次,要还不严阵以待,那就是纯正的傻子了。所以吕布是在战术上犯了大错,他一开始就应该将吕绮玲和那两个使者一同送出去,事实证明,第一次踏营而过是十分顺利的,因为刘备这边毫无准备。甘宁能成功就是沾了出其不意突袭的光,他是晚上出动,带的都是骑兵,人数少,机动性强,踏营的目的小,就是为了吓唬吓唬曹操,而且曹操这边没有料到东吴竟还有这等勇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结果让甘宁几个来回冲突就把曹兵的阵脚给搞乱了,直到人家跑了,曹兵还没能组织起有效的拦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