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徐州治所,郯城。本来,在这个历史上,徐州的治所是在彭城,毕竟从汉初开始,彭城在地里位置还有繁华程度上都要比其他的郡县更胜一寿,楚霸王项羽当年的国都便选在了彭城,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楚霸王的这个决定是个错误的决策,放弃关中这个不管是在地形还是在政治上都居于有利位置的地方,而选择过于靠近东部,几乎无险可守,一马平川的彭城,导致项羽在战略决战的过程中难以得到最有效的后方支援,最终刚不可久,摆在了后劲绵足的刘邦手上。
汉初,徐州为楚国,国都在彭城。七国之乱,楚国因参与叛逆而被平定,虽仍保留其国,但所辖之地只余彭城一郡,后来在第五代楚王死后,汉宣帝便彻底撤销了楚国的藩国地位,复为彭城郡,归入徐州管辖。东汉中,汉和帝设彭城国,设彭城王管辖原彭城郡所属各县。汉灵帝初期,撤彭城王号,不更国名,以彭城国入徐州所辖,按郡县之例设官员牧守。灵帝中期,徐州治所转移至彭城。后陶谦入主徐州,认为汉室江山已有乱象,彭城乃四面交会之所,可为交通商埠之重镇,可作为治所却无险可守,且泗水流经城下,若起战事,敌人引泗水攻城,则无法可守。
基于战略上的考量,陶谦迁治所至郯城,以彭城为屏障,广陵为后援,下邳为犄角,东临海,北依山,可为固守之地。后举徐州之力扩建城池,广蓄钱粮兵甲,并以丹阳精兵守卫。事实证明,陶谦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曹操大军从兖州入寇,彭城作为西部战略要地,首当其冲,而因为无险可守,陶谦也只能与曹操在平原之上大战,丹阳兵或许与青州兵的能力相差不远,可陶谦的军事才能比起曹操来那就不是差九条街能够形容了。毫无悬念的,徐州兵大败亏输,这一战,差点连陶谦的老底儿都给赔进去,没办法,陶谦只能引兵回郯城固守待援,而曹操也不去理会徐州的其他郡县,一鼓作气,直杀到徐州城下,因为只要打破郯城,击灭陶谦,徐州其他的郡县自然能够传檄而定陶谦同样知道这一点,而他几年来的辛苦经营此时也见到了成效,双方对峙在徐州城下已近十日,郯城还是牢牢的掌握在陶谦的手中。
“杀啊”随着沉闷的战鼓声响起,夏侯渊手下的兵马在各队伍长的指挥下,再一次握紧武器,冲向徐州的城墙。战斗的漏点早已在前面几天的数次攻城中被消磨殆尽,此时的曹兵也只是将攻城当做一项不得不去做的任务,死了白死,活着,就还能再对付一天。来到距城下差不多百步的距离的时候,徐州城上的箭雨如期而至,面对箭雨,曹兵也不惊慌,而是迅速的做出挡格闪避的战术动作。不要以为古代军阵就没有战术动作,冷兵器时代的两军交战,战术动作的重要性比起热兵器时代丝毫不差,冷兵器时代也是老兵的存活率更高不管是攻城还是野战,如何挡格迎面的箭矢,如何避开敌人的兵刃,如何有效的杀伤敌人,如何能够用最小的动作化解敌人的攻击,这都是士兵们平时需要训练,战场需要领悟的东西,像小说里那样,凭着几招向左转,向右转,蹲下起来的军训手段就能调教出一支百战不败的铁军的说法,无异于痴人说梦。即便是后世建国时号称百战百胜的中央军,那也是用牺牲十个,培养一个的方法用人命给堆出来的。
像现在的攻打徐州城的曹兵,每个人都是百战余生,对于各种战斗情况都已经有了本能性的反应,伴随着最有效战术动作的施展,他们快速的接近箭矢的最后有效距离,而负责攻城器械的云梯兵以及撞车兵也在周围盾牌手的护卫下,快速的接近城墙。终于,在付出了部分伤亡之后,攻城军队来到了城墙之下。在这个时候,守城的弓箭便基本上失去了效用,弓箭手一旦将身体探出防护设施,面临的就是曹军弓箭击,毕竟城墙再高,垂直距离也不会超过百步。
战斗进行到此时,便是双方步兵的战斗时间了。曹兵固然是百战精兵,徐州兵也不是只打了九十九场的新手,双方在不断地较量中,也都在不断地成长,除了天才以外,普通的士兵都是在一次次的浴血战斗中越战越强,当然这也是针对双方来说的,而且大家进步的速度也都差不了多少,谁也不会比谁成长的更快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