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准备决战?



经过一开始的惊恐,李的思绪也多少平静了一些,至少他可以安心的去思考一些问题了。“文和,你刚才说,刘宇这是从子午谷来到长安的?”贾诩点头道:“当是如此。”李眼珠转了一下说道:“文和,我记得你当时说,子午谷道路难行,如果想要通过子午谷,兵马的数量不会超过五千是吗?”

贾诩又点了一下头说道:“如果按照当年的情况来看的话,应该是这样,但刘宇的行动实在是令人难以预测,所以我也不敢确定,他到底带了多少人马来到。”李的眼中闪过一抹厉色道:“子午谷那个地方我当初也曾经去过,就那种地形,根本就不可能让大军通过,而且刘宇此次前来突袭,为了赶路,也不可能多带人马,所以他手下一定不会超过五千人,我们现在在长安的人马加起来有近三万人,对付五千人马,绰绰有余!所以我们这次要和刘宇一决高下!”

看着李那咬牙切齿要和刘宇一拼到底的样子,贾诩默然不语,没错,刚才李所说的那些话,在贾诩看来,也找不到什么破绽,从种种的客观情况来分析的话,刘宇的突袭兵马绝不会多,但贾诩的心中却还是有着深深的不安,这种不安来自于这次刘宇的行动,从他行动的过程以及那五千前去埋伏的兵马全军覆没这个事情来看,刘宇似乎不是仓促行军从益州出发的,他似乎对这次行动已经早有预谋,或者说是早就已经计划好了一切。

二十万大军从大路推进,为子午谷的突袭部队作掩护。时机竟然把握的那么好,而且在益州那种山路难行地环境中,要调集二十万兵员,同时还要调配这二十万大军所需要的粮草,这都是需要大量时间的!而那个时候,董卓恐怕都还没有死!如果说刘宇调集大军是为了对付董卓。又或者是王允还有吕布,想要夺取对大汉天子的控制权,可为什么他一定要等到李他们起兵才有所行动呢?直接趁着王允和吕布当权时长安混乱的时候出兵不是更好?

将一切的疑团在头脑中思索一遍。贾诩在心中得到了一个连他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地结论,那就是刘宇在几个月前一切都没有发生的时候所作的准备,就是为了对付几个月之后李地这次起兵!不过这怎么可能呢?贾诩刚刚得到这个结论,就有些自嘲的摇了摇头。李他们当初可是差点就要逃回乡里啊!他们之所以会起兵攻打长安,那是在自己的劝谏之下才决定下来的!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在一种偶然的状况下进行的,就连自己当时进言的时候。都没有任何地把握说李他们就一定会有那个胆量。去和已经控制了长安地王允还有天下第一武将吕布拼斗!

难道这个世上真的有未卜先知的人?贾诩的脑中闪过这样的一个念头。作为一个古代人,贾诩当然不可能是个唯物主义者,但作为一个智者,他却是相信自己多过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神灵。在他看来,神灵确实是有可能存在,但如果说神灵能够主导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事情,那贾诩可是一点都不会相信!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那些能够成功地站立在世人顶端的人们,没有一个是靠着某个神灵的庇佑,都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才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这个信念一直是贾诩所坚持地。但现在他地心中对这个信念也不是那么肯定了,毕竟现在他所看到的刘宇所做地这一切都已经不能用常理来推度了,唯有用那传说中的未卜先知来解释才能解释的通。而如果刘宇真的能够未卜先知的话,那现在长安城中的兵马数目,恐怕就绝对不是五千人那么少了!想到这里。贾诩的嘴角不由得带上了一丝笑容。如果刘宇所带的兵马超过了李的预计的话,那么李恐怕会吃个大亏。但这又能怎么样呢?

贾诩虽然投靠了李,并且为李出谋划策,但这不代表他贾诩就会誓死效忠于李。贾诩是个十分现实的人,在这个混乱的世道中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脱于乱世之外,既然要在乱世中存活,那就要找对自己的方向。对于像贾诩这样的谋士来说,他的方向就是寻找一个明主,一个能够将这个乱世终结,并能够最终站立在权力顶端的主君。只有依靠这样的主君,一个谋士才能在乱世中存活下来,并在最后能够得到一生的荣华富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