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围城



    促使牛世通囚禁父亲,斩杀李默的使者谭杰,并屠戮城中大户陶家的是李默的一道最后通牒,在这份通牒里,李默语气强硬,他要求山东各地务必在十一月底前全部归附大夏,否则大军到处,草木不生。

    青徐之地民风强悍,对这道最后通牒十分反感,类似青州这样的叛变并不止一例,强硬派藉此翻身,主和派忍气吞声,本来一片大好的局势瞬间发生了逆转。

    正在进行的和平谈判纷纷破裂,各地烽烟再起。

    这其中抵抗最强烈的便是青州,青州督军使牛庆兰被自己的儿子软禁,牛世通不仅杀了李默的使者穆杰,还将城中大户陶忠旺一家灭门。

    陶忠旺是最早归附李默的濮州刺史谭政森的舅舅,生前为李默出力甚多。

    青州开了一个坏头,李默不能视若无睹。

    他亲提大军出徐州折转向东,一路势若破竹,十日后将青州城团团围困。

    他将自己的亲笔信射入城中,要牛庆兰斩了牛世通,否则大兵进城之日,鸡犬不留。

    信先落在牛世通的手里,他拿着这封信跑去找自己的老爹,问道:“李默要您老人家割了我的头,我自知罪孽深重,要不您就杀了我,去为百姓请命吧。”

    自打牛世通发动兵变软禁牛庆兰起,父子之间已经恩断义绝。

    牛庆兰没有理睬自己那骄狂的儿子。

    “您既然不肯杀我,那就烦劳您写封信给德州的郑叔。请他老人家领兵来救青州。我知道这样让您为难,但为了青州百姓,还是请您老人家勉为其难。”

    牛世通把纸墨笔砚都给牛庆兰准备好了。

    “孩子他爹,你就写吧,不然青州真的守不住了。”

    牛庆兰的老妻张氏目不识丁,为人虽然贤惠,却少见识。

    于是父子俩一起呵斥道:“你闭嘴。”

    张氏咕哝了两句,嘀嘀咕咕地走了。

    牛庆兰瞪了眼儿子,提起笔开始给自己的老友、德州督军使郑明德写信,请他率部援救青州。青州被围,即便他不写这封信,郑明德也会率部来救,他们是生死之交,他了解郑明德。

    “我替青州十万百姓谢谢父母官啦。”

    牛世通走了,牛庆兰叹了口气,轻轻地摇了摇头。

    他有三个儿子,一个早年夭折,一个死于非命,眼下只剩这一个儿子,他对他寄予厚望,督促他长学问,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但这孩子人格有缺陷,终究是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于是他改变策略,将他送到军中做一名低级军官,有个饭碗不至于饿死,也期望军法森严,能磨杀他身上的那一股戾气。

    但事与愿违,做粮料官的儿子最终还是闹了事,闯下泼天大祸,得子如此,真是人生之大不幸啊。

    他唤来自己的贴身侍从朱振,低声问道:“那件事办的怎么样了。”

    朱振朝门口望了一眼,守卫在廊下和门口的甲士都是牛世通的亲信,他们两个都是囚徒,所不同的是他还有一点人身自由,可以出去办点事。

    “已经有着落了。”

    “那就好。”

    ……

    李默督大军抵达青州城下,中军营距城十里。得知德州督军使郑明德已率三万人南下,便对周湛和邱清明说:“我听说这个郑明德跟牛庆兰关系莫逆,好的能穿一条裤子。”

    邱清明笑道:“何止呢,他们俩以前同在洛阳游学,同宿同出,是一对野鸳鸯,后来郑明德看中了洛阳秘书省一位编修的女儿,就把牛庆兰蹬了,二人因此绝交。不过没多久,那个女人就死了,二人和好如初。后来一同中了进士,一起做了官,在秘书省做校书郎的时候同宿同飞,号称‘兰台双燕’,直到后来牛庆兰外放做了地方官才分开。当年二人分手时,哭的稀里哗啦,喝了很多酒,情到浓处相约一起跳河自尽,河是跳了,只可惜水太浅,没死成还滚了一身泥,一时笑杀了洛阳城呢。”

    周湛道:“郑明德自不量力,是找死。请大帅下令,我愿生擒这只兔子。”

    邱清明道:“捉兔子我是能手。”

    李默笑道:“这种小活就不劳邱将军了,青州是重镇,城高池深,牛世通虽然不孝,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请邱将军统筹城下各军,周湛去收拾那个远道而来的老兔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