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我不背锅-第2/3页





    李默叹息道:“老大人辞官后暂时不必回乡,先在内侍省挂个闲差,总要过渡一段时日,否则外人岂非要误会夏王不能容人?”

    邹正德道:“将军考虑的周到,老汉遵命便是。”

    跟邹正德说话期间,小七派人来告诉李默李仙儿已经回家,毫发无损。

    邹正德前脚刚走,小七就赶回来了,对李默道:“邹正德没有为难你的女人,他想做什么。”李默笑道:“担心飞鸟尽良弓藏。我们是那样的人吗?”

    小七道:“你不是。”

    小七建议李默去看看李仙儿,安抚她一下,李默没有去,只是给他写了一封短笺,叫她自己保重,世道不好,最好关起门来过日子。

    李仙儿拿了信,心里稍安,箠青鼓动道:“这样看他心里还是有你的,倒不如趁热打铁,自己送上门去。你矫情什么,错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李仙儿笑道:“我在你眼里就是那样的贱种,自己巴巴的送上门去?”其实她何尝不懂这个道理,现在李默一个人在长安,不乘机将他拿下,等到妻妾们都来了,她一个烟花女子想进门谈何容易。

    但她也知道这种事欲速则不达,仍需等待。

    在长安站稳脚跟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怎样在关中立足。

    王顺德西逃至华州就停下了脚步,华州刺史尹默在他登基后招募兵马来讨伐他,被王泽茂阵前生擒,大秦军顺势占据了华州,由王顺德长子王粲领兵驻守,所以渭河大败后,王顺德就跑到华州来落脚。本以为宁是勤会趁胜追击,不想宁是勤进城后也是屁事一堆,进去了就出不来了,他倒落个安稳。

    舒缓了几天,王皇帝的自信心又回来了,决定杀个回马枪跟宁是勤切磋一下。

    而今秦国皇帝正厉兵秣马,磨刀霍霍。

    另一个威胁就是颍州王萧融麾下的十万军马,颍州王本来驻守汉中防御蜀地,奉诏入关勤王,他听信谗臣鼓动,迟迟不愿意与落脚扶风县的萧陞会合。

    直到宁是勤捷足先登,把萧陞从扶风县接到军中,再护送回京,他才慌乱起来,点起五万精兵浩浩荡荡推进至京西户县,打的旗号是勤王。

    王顺德已经败走华州,他勤的哪门子王,其险恶用心已昭然若揭。

    除了这两个近在咫尺的大敌,更远处的威胁则是围困秦州的吐蕃和沙陀。

    三大威胁,先打谁,后打谁,拉拢谁都是很有讲究的。

    宁是勤召开厅事堂会师,特邀李默参加。

    李默建议贿赂吐蕃,先稳住西面。吐蕃河西节度使、靠山王也亮现在也是麻烦缠身,沙州一带白衣喇嘛作乱,他不得不亲自前往镇压。李默分析吐蕃现在对关中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的坐山观虎斗,利用靠山王的这个投机取巧的心里,先集中兵力打垮颍州王萧融,挥师东进再打王顺德,解除腹心之患后再跟吐蕃算总账。

    当然也有不同的意见,宁是谨就主张先打王顺德,王顺德败了一阵,心有余悸,宜乘热打铁。而颍州王萧融的大军一直没有经历恶战,精力旺盛,先打颍州王,即便取胜,也会实力大损,将来还有精力对付王顺德吗,弄不好会让长安暴露在吐蕃和王顺德的夹攻之下。

    李默反驳道:“颍州王萧融为人怯懦,又怀野心,一旦他看到王顺德败亡,弄不好会投靠吐蕃,到时候两家一起打过来,如何抵挡?而打颍州王,吐蕃是乐见其成的,王顺德也会很乐意围观。待其覆灭,急速回军打王顺德。凤翔守将陈堃一面投降吐蕃,一面又不肯献城,吐蕃对其定生提防之心。加之瓜州之乱未平,也亮势必不敢大举东进,等将来他腾出手来大举东侵时,王顺德已灭,关中一统,举宁州之力正好痛击远道而来的吐蕃人,一战定乾坤。”

    二人各抒己见,吵的面红耳赤。

    宁是勤一直没有表态,等到二人争的口干舌燥都不吭声了,这才说道:“事关我们能不能在长安站住脚,我看还是要慎重。”

    李默强争道:“王顺德占据华州,切断了河南粮草,关中缺粮势必不能持久,一旦拖延,后果不可预测。趁如今气势正旺立即出兵,一劳永逸解决后患。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