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章 江山在手-第2/3页





    有司移文给宁州转运使院,让其代为支付,将来再从上缴的税赋中扣除,而宁州转运使院则认为此举不合规矩,也无惯例可以依照,所以拒不肯执行。

    公文往来多日,最后还是宰相亲自裁决,定由宁州转运使院支付。

    不过宁州转运使院却又表示库中的存钱不多,只能先支付三千贯,剩余的七千贯待得明年才能付清。

    朝廷方面也只能暂时妥协,同意其所请,不过这个时候情况又有所变化,李默成了宁德胜的女婿,身份一下子贵重起来。于是转运使院立即改变策略,决定先支付七千贯,余款待开过年收过夏季商业税后一次性结清。

    正是因为转运使院欠着李默的钱,所以他去转运使院讨要俸禄时,那位判官才会对他礼敬有加,而在平时这些财神爷们可都是牛气冲天,不可一世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李默早在娶宁樱之前就已经有了万贯家产,却因朝廷和宁州之间的扯皮,才让他这个万贯身家的巨富一度悲催地流浪街头,在墙根下露宿了一晚。

    “老大,转运使院的钱下午送来了,七千贯,还欠着咱们三千贯,我转手就存进了大东银柜,这是存单。”小七递过来一份盖着大东银柜印章和管事人私人印章以及各种防伪印章的存单,存单的纸张十分特别,市面上绝对买不到,乃是一种用特殊材料制作的防伪纸张。

    他瞅了一眼:“交给夫人。”

    “夫……”

    小七张着嘴,四处瞅瞅,对李默说:“你还是留着做私房钱吧,各处开支很大,夫人那,你不知道那个叫文芫的有多啰嗦,每次问她支钱,都要刨根问底,好像我报花账似的。”

    李默笑道:“朝廷赏赐,有公文在,我怎么藏私?”

    小七脑子一转,就明白过来,嘻嘻一笑,说:“我明白了。”

    李默不是不想设小金库,而是不能设的这么明显让人抓着把柄,其实小七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只是拿这份存单来试探李默的态度。既然李默有暗示,怎么做他心里有数。

    成家立业了,不比以前四兄弟吃饱有个地方睡就天下大吉,如今要照顾的人太多,要关照的事太多,处处都要花钱,而有些钱是不方便走公账的。

    这就是李默设小金库的目的所在。

    李默抬头看了看安静堂的匾额,觉得皇帝的御笔也就那样,他听人说当今皇帝很年轻,身体也不大好,政务方面主要由皇太后做主。皇太后在朝中根基浅,就大张旗鼓的用娘家人,搞的很多人不满意。

    安静堂内林哥儿正监督四个账房师傅在清点账目。

    这段时间迎来送来,金钱往来频繁,账目很乱,亟待清理一番。

    四个账房起身向李默鞠躬,这四个人都是从宁家总社那边临时聘来的,一人一天五贯钱,已经干了三天了。

    “各位辛苦了,小七,给各位师傅上点水果。”

    小七有些不大愿意,他是李默的兄弟,这些人只是外聘的伙计,哪有家主伺候伙计的道理,这不符合宁家的规矩。

    一位带头的师傅忙回道:“不敢劳动七爷。账目已经盘清,这是总账,请大人过目。”

    李默大喜,谢过四位先生,让林哥儿将四个人送出去。

    总账显示,这一个月李默收入颇丰。

    其中多数收入与救护公主一事有关,计有:

    朝廷赏赐一万贯钱。(其中到账七千贯,另有三千贯暂存在宁州转运使院)

    公主府赏赐五千贯,到账。

    忠静候府赏赐三千贯,到账。

    宁州督军府贺三千贯,到账。

    宁州刺史府贺三千贯,到账。

    宁州转运使院贺三千贯,挂账。

    宁州监察院贺一千贯,挂账。

    十八县共贺五千贯,到账。

    各县贤达(主要是老四门、新四家)共贺一万贯,到账。

    各项合计共四万三千贯。

    此外就是这次婚礼收到的礼金。

    合计共有二万八千贯,扣除回礼,实得二万贯。

    另有宁德胜给女儿的陪嫁:钱一万贯;位于丰水县的田庄一处,良田三百亩;位于宁州的宅邸一处,市价八千贯;各色家具、衣服、布帛、女婢、仆奴、马匹若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