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第 209 章-第5/6页



    “以前逃难的时候,那读书人也没少往山上跑,保不定就有随身带着本子的读书人把书留山上了,总归不是坏东西,你有什么好奇怪的。”

    姜贝妮并不和他掰扯,“我小时候倒是看见过京城里钦差大老爷来咱们这,抄了好些富贵人家,那等人家的孩子,不管男的女的,都是白白净净的,看着就不一样。就是伺候人的丫头小子,看着也比乡下孩子体面。”

    “再是体面,也是家里卖掉的,给人当丫鬟小厮,哪有咱们自在当初我阿弟唉,不说了。我不管什么人做官,让咱们吃饱饭就是好的。”何栓子想到了自己那被拐走卖了的弟弟,脸上露出惆怅来。

    “那倒也是,放以前,咱们连大白米都甭想吃一回,现在一年能吃好几次呢。所以啊,你们还真别嫌天天吃红薯吃伤了,这要以前,红薯都没得吃,天天空着肚子,拿腰带勒得紧紧的,假装自己不饿。”姜贝妮也想到以前的苦日子了,渔民的日子比农民还苦呢,鱼倒是没少,收的税高了。

    “阿爹,阿娘,我回屋了。”青川看他们自顾自说起来,已经把自己忘记了,忍不住提醒两人。

    何栓子拍拍青川的脑袋,从被子里拿出汤婆子塞到他手里,“你人小,火气弱,暖了被窝再睡。”

    “好嘞。”

    那一箱东西果然对何启明十分有用,他本来用的都是十分劣质的砚台和闻起来有股臭味的墨水,并且手里能用上的只有一本不知道第几手的残破三字经和千家姓。

    但现在,他不但有了两本上好的字帖,还有整套的笔和墨,他得了这些东西就像是得了宝贝一样。

    那几日何启明看弟弟的眼神一直很神奇,这是个什么神仙弟弟,就那一眼看完的后山还能翻出那么多的好东西。

    过年了,这是分家第一年,家里特地买了几尺布,给大儿子做了一身体面的袍子。有多的,给小儿子做了上衣,看着倒也不错。宰杀的年猪也留了半扇在家里,腌制成腊味,以后时不时的能割一点添菜。

    这是分家之后的第一顿年夜饭,家里摆上了猪头肉、整鸡和大鲤鱼,难得丰盛。

    何二夫妻领着孩子去了老宅拜年,前后收了十来文的压岁钱,照例被姜贝妮收走了,留给他们两个铜板买糖。

    过了年,青川七岁,小蝶六岁。四叔家的小美也七岁了,家里正在商量给她裹脚的事。因为听说城里流行给女孩子裹脚,能嫁好人家,他们就想着孙女也得裹上,好嫁人。

    城里流行裹脚不是一日两日,但在乡下,其实不是那么流行裹脚,毕竟裹了脚就等于断了腿,会行动不便,也干不好农活。

    乡下地方只有富足人家的女儿才会裹脚,那样人家的女儿也不需要干农活。

    青川刚知道这个事的时候,心情特别复杂,为什么老和姑娘家的身体过不去不是折了脚,就是折了腰,往死里折腾。

    老太太盼着孙女嫁个好人家,要给她裹脚。

    但是四婶不大愿意,裹脚有风险,这些年因为裹脚死掉的姑娘不少,她家里就一个姑娘,心疼着呢。何况,这乡下庄户人家,又不指望嫁给地主乡绅,裹脚实在没什么必要。

    她瞧着那些裹了脚的妇人,走一步晃三晃,真不觉得哪儿好。

    两人都是为了小美好,但理念不合,因此就有了矛盾,给小美裹脚的事也就一直拖着。直到后来四叔发了话,说儿子是要考科举的人,妹妹一双天足不好看,得裹脚。

    青川特别想吐槽,才上了学就想着考科举了万一考不上呢,妹妹的脚丫子白遭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