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半年磨剑,终露锋芒



    8月29日,李元带着材料来到了俗称五道口技术学院的华清大学。

    华清大学历史共有三个主校门,即建校时的第一个主校门,俗称“二校门”。

    上世纪30年代建的第二个主校门,称“西校门”。

    以及2000年建的第三个主校门,即“东校门”(亦称“东南校门”)。

    30年代时扩建,第一主校门便处于校内,大家都俗称其为“二校门”,一直沿用至今。

    33年建成第二主校门,位于校园西边,大门朝西,称为“西校门”。

    西校门位于清华校园最西边,前面不远处就是圆明园,再往远处可与北京西山相望。

    西校门比二校门高大,显得大气磅礴,方方正正,给人以刚健又稳重之福

    但仍含有欧洲建筑的特色,在起风时损坏,1991年完成重建。

    李元骑车通过西校门进入华清大学。

    报到还算顺利,李元被分配到动力机械系,和新成立的农业机械系合并办公,俗称动农系。

    李元专业名称叫燃气轮机,学制6年。

    班级名称是608班,俗称“燃8”班。

    由于李元有过单缸发动机的设计经验,刚开学就加入了由农机系张然教授负责的平行排列4缸柴油发动机的研制郑

    这和他的专业方向有点不伦不类,学习着燃气轮机的课程,干的是农机系的活。

    在班级里,李元算是有名气,不过除了上课外,其他的时间也都是呆在实验室。

    由于宿舍里不方便修炼,李元便申请了走读。

    故而,开学已经一个多月,李元成为班级里最为熟悉的陌生人。

    这时的大学生活,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劳动活动。

    1960年10月,去红星公社第二大队,参加割稻。

    同年,支援9003工地建设,拖着板车去永定门、阜成门接力拉钢筋、拉水泥。

    农忙时节五六月间停课两周参加农业劳动:耧地、移苗、掏大粪、运大粪。

    分批到学校综合机械厂各车间轮换劳动,帮助食堂卖饭菜、搬家、灭臭虫、储存过冬的大白菜,这都是家常便饭。

    第二次全新的大学生活,让李元得到不一般的感受。

    同学们大都不富裕,虽然国家尽量满足大学的吃食供应,大家仍然是普遍吃不饱。

    每月补助从12.5元增加到15.5元,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同学们,仍然感到入不敷出。

    因为没有油水,每周李元带去的腌菜就成为了同学的最爱。

    同学王春严重营养不良,全身浮肿,李元带给他一瓶香油,半斤猪肉,帮忙他渡过最艰难的时期。

    虽然大家和李元的相处时间不多,半年时间过去,几乎所有同学对李元产生了好福

    同学们都知道他在发动机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没有想到一封的邀请函,让同学们知道,他居然还是一名木雕艺术家。

    邀请函是外交部直接寄给李元的。

    当生活委员收到十几封邮件,分发时,才发现了这封信的不一般。

    信封明显比其他信封宽上不少,外交部的红印更是惊到了他。

    当好奇的他把这封信递给李元时,发现李元不以为然地收入书包后,他差地破防。

    他多想抢过来,拆开,看看里面的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