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敏感的人今天该如何生活?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大行其道,一时之间,“遇事糊涂,别那么较真而敏感”仿佛又成了处世格言。然而,遇事钝感用在身体上固然有其正面意义,但如果大家都钝感地看待我们这个生活的社会,对社会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1,我承认,我不会钝感

我承认,我做不到象渡边淳一说的保持钝感,我的身心,先天性的敏感。

对于不干净的不安全的食品,我吃了便会跑肚拉稀,绝对做不到象有些驯化的胃肠那样,“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有人说,中国人的肠胃恐怕是全世界最强健的肠胃,我们喝了三鹿奶粉,吃了福寿螺,品尝了苏丹红,即使食品安全糟糕不已,但中国人的肠胃也仿佛在恶劣的食品安全面前,水涨船高,更有免疫力了。

但象我这样敏感的人,注定活得很难。闻了受污染的空气,我容易过敏,鼻塞,胸闷。但许多大城市仿佛每天都是这样雾气缭绕,钝感的人已经学会在“毒气”中生活,但敏感的人却疲惫不堪。

去政府机关办事,职员一脸不耐烦。小声的催他,他比我还生气“催,催,催什么?”仿佛我欠他什么,来办事是找他的麻烦。敏感的我心里立刻堵得慌,明明是我纳税养活了他们,为什么他们一个个象大爷?朋友笑说,你太敏感了,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

穿过十字楼口,红灯还没有完全消退,那个横冲直撞的汽车就扬起水花,一路快速驶过去。水花溅了我一身,最要命的是,如果我躲闪不及,后果不堪设想。忍不住气得对远去的车影破口大骂,朋友劝我:“这些事情,我们都见怪不怪了。”

所以,十字路口大家对闯红灯习以为常,汽车闯,行人也闯,因为不需要对规则那么敏感,反倒大家对无规则难得糊涂。

去医院看感冒,医生却开了许多贵重药,一个感冒就花掉了三百多元。我质疑医生,和家人不平为什么现在许多医生置医德不顾,把病人当提款机?太太劝我:‘“别太敏感了,现在哪个医院不是这样?”

夏天楼下的小卖部,到了深夜依然灯水通明。喝酒猜拳声不绝入耳,我要起床抗议这噪音让我根本无法安睡。向店主和食客们提意见,店主反倒一脸诧异:“别人都没有说什么?为什么就你那么敏感?”

……

我怀疑我是真的敏感了吗?难道真的必须人人持有钝感力之后,才能适应各种糟糕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不得各种神经官能症?

我承认,敏感的我常常无法很好的适应周遭环境。我敏感躁声,敏感食品的不安全,敏感周围的人不快乐会传染我,甚至敏感列车员一个不耐烦的手势。这一切让我痛苦,内心不安宁,我甚至为此得了神经官能症,只因为我希望生活在一个更好的环境里。

但朋友说,那很难,敏感中的人所追求的只是理想中的环境。

2,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著名心理分析学家霍妮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用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那些在文明社会里,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曾小亮被所谓正常人看来有神经病人格,不能适应所谓正常社会的人,可能恰恰是一盏探照灯,反映着社会的缺撼。

作家卡夫卡在常人看来阴郁而古怪,但他用自己的小说向世人揭示了隐藏在人类深处的孤独和异化感。

精神病院里失眠的病人,他可能是信息爆炸年代的受害者。大家对商场,地铁车厢,甚至家里电视里的广告都习以为常时,他却忍受不了这么多的躁声,夜夜失眠,最后发疯。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比如那个抑郁症病人一定是感受到现代商业社会必须成功的压力,感受到人情冷漠,所以他不快乐。

富士康里庞大的商业机器下,几十万名员工都在做螺丝钉并且习以为常时,有十几个敏感的年青的生命却忍受不了那种机械的冷漠的异化的生活,敏感的他们不能被训练成麻木的机器,跳楼了。那些钝感的生命都猛然被震醒一样,意识到自己的生存环境其实相当恶劣。

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假如富士康里所有人都对螺丝钉式的生活钝感,习以为常时,是不是资方会步步进步,更加恶化其工作环境?可以说,敏感的人是环境的底线,他们适应不了的悲剧,才换来了资方的迅速提高基层员工30%的加薪幅度,改善工作环境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