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宅男宅女的“闭”样生活
他们日不出户,夜不睡眠,一方小小的屋子就是自己的全世界。
他们“猫”宅,在心理学上看来似乎是一种自闭的倾向,但他们觉得比起外面的世界的喧嚣,走回到内心似乎更安全而稳定。
他们就是眼下流行的宅男宅女。
1,宅式生活,天才的标志?
“猫宅”是指一些人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例如动漫画、游戏等。他们对于自己沉迷的事物无所不知,还每天不断寻找新的资料加以牢记,希望把想知道的事情尽量记入脑中,也不会主动去接触其他的事物。因此,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且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没有意义,每天过着很满足的生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猫宅族”会寻找某种特别事物作为媒介从而辅助封闭自己。很多时“猫宅”会被认为是难与异性相处,对人欠缺普遍应有的态度,不懂适应社会。因此,很多人会把拥有以上特征的人误认成“宅式生活”。
作家三毛曾经写道:有一段时间,她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伤害。她的数学不好,考试经常不及格,有一天,老师当着许多同学的面,羞辱她。这种伤害让她几乎不能再正常地上学,从此退回到自己的屋子里,靠着幻想和读小说,编织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在熟悉顾城童年的人看来,这个日后成为朦胧诗代表的天才诗人,小时候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的孩子。他的父亲顾工曾这样描述:他睡的墙头总是涂满了诗,还有许多用漫画笔法画的小人小狗小猪。他可以半个月都不出门,自己在屋里描绘着他想象的世界。
周杰伦据说也是宅男的代表。这个红透大江南北的歌星,说起自己不演戏的时候,最喜欢几天足不出户,猫在家里打游戏,上网等,过着典型的宅男生活。
难道,宅男宅女都是天才的标志吗?
或许是的。有一句话叫作专注产生力量,渡边淳一在自己的著作《钝感力》一书中说,现代社会的问题是信息太多,所以人们容易被外界各种各样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失去选择的能力。而那些不理会外界世界的变化,坚定执着沿着自己内心兴趣生活的人,反倒更容易成功。
宅男宅女,就是因为沉迷于内心,沉迷于自己的一方小小的世界里,所以“专注产生力量”,因此比起一般人,似乎更容易具有一些天赋。
比如敏感,想象力,专注,安静等等。
但事实并非只是这样简单。
2,宅男VS干物女:心理幼儿还是幻想强迫症?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给电台的心理热线打电话,她说自己的二十岁的儿子,好象患有心理疾病。他大学毕业后,也不急着找工作,成天猫在家里上网。直到吃饭时,用母亲的话说是才“挪动千金之躯”,走出他的卧室。
这位母亲并不懂得流行的名词“宅男”的含义,她只知道儿子的表现和其他人不太一样。
儿子的脾气古怪。她挺想和儿子交流,但是儿子喜欢沉默不语。有时,她试着找他感兴趣的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曾小亮话题,他懒懒的,母亲问一句,他挤牙膏式的答一句,好象审犯人一样。惹怒了他,他就不耐烦地大发脾气。
他的屋里一片凌乱,有一天母亲趁他难得出门的机会,去给他收拾一下那些堆积如山的软件,CD等,但是儿子回来后,大发雷霆。因为在他看来,母亲破坏了他的领地,破坏了他固守的气场。他说:屋里虽然乱,但他知道东西都放在哪里,倒是母亲动了后,他一下子无所适从了。
他好象不急着谈恋爱。别的男孩子见了女孩都色迷迷的,但是他见异性会脸红。但是母亲有一次吃惊地发现,他不出外约会异性,屋里居然藏着好几个充气娃娃。这让母亲惊惶失措,觉得儿子完了,是个有心理疾病的小流氓。
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心理学家方刚看来,宅男现象其实不仅是舶来品,在中国也不少。但最初创造这个词却来自岛国日本。那时,日本经济高度繁荣,但人际关系淡漠,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更多靠家庭以单位,单打独拼。这让许多日本年青人,产生了一种依赖家庭的心理。他们不愿意去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宁愿退缩在一方狭小的天地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