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交河飞鸟绝-第3/5页





    我说到这里时,妍子似乎也进入了想象:“嗯,那时,这里倒真是个好地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骞通西域,给这里带来了繁荣和机遇,也带来了灾难。”我说到:“张骞通西域极大地繁荣了丝绸之路的经商往来,给这里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战争。当时有两个强大的政权:匈奴和汉朝,在这个地方,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打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叫汉族吗?”我突然发问,搞得大家没有准备。我只好自问自答:“这是当时其他民族对我们汉朝人的称呼。如果没有通商和交流,其他民族不熟悉我们,也不会专门给我们起个名字。这个名字饱含着尊敬、是我们祖先历史上的荣耀,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光芒。当然主要确定下来这个名字的,还是另一个强权匈奴!”

    “为什么?敌人的奖赏?”思远也不太理解了。

    “实力要靠战争证明,荣誉必须用功绩争取。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北方的匈奴是中原的宿敌,中原的历代英雄也是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受到了洗礼。当然,最终打败匈奴的是汉武帝,解决了中原王朝一千多年的大敌,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有资格祭祀黄帝陵的,功盖千秋。这也产生了卫青、霍去病、李广这样家喻户晓的英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张思远有感而发,展示出一个男人应有的家国情怀,他肃穆的神情,引得妍子欣赏的目光。

    我继续说到:“匈奴人在与汉朝军队作战中,把汉朝的军人称为汉子,意思是汉朝的孩子,直到今天,这也是对一个男人最具英雄色彩的称呼,当然,我们这个民族,就叫汉族了。”

    “汉朝打赢了,为什么不长久驻扎呢?起码这里的战争也少些。”高妍问到。

    “多次驻扎过汉朝大军,还设立过军事政权:安西都护府。但是,这个地方太小,养不活这么多军人,如果粮草从中原运来,漫长的给养容易被劫,况且成本也太高,所以,每次驻扎时间都不可能很长,成本太高。所以,这个地方的军事特点是,兵家必争,攻易守难,这就悲剧了。”

    张思远问:“后来又发生了哪些著名的战争?”。

    看样子,他对战争颇感兴趣,这也是我的强项,况且,昨天晚上,我专门在宾馆上网查询过资料,可以说是有备而来。

    “你们知道北魏政权吧?”我问到。

    “知道”小池也加入了话题:“五代十国时期,我们在大同看的石窟,就是北魏强大的标志。”

    “对了,它当时太强大了,把甘肃的北凉王赶走了,北凉王被迫向西寻找生路,来到这里,袭击了交河,灭掉了车师国,从此,交河就成了高昌政权的一个郡了。”

    “就是上午我们看的高昌,怎么是北凉王,不是麴文泰吗?”妍子有点混了。

    “你要搞清楚,早了一百多年呢”小池说到。

    “是的,麴文泰是好多年以后的事,高昌在唐太宗时期被灭,这个小池讲过,我不重复。两百多年过去了,占领过这里的著名政权还有吐蕃人、回鹘人等,反正,从未消停过,又是几百年过去了直到元末明初,这里彻底被焚。”

    “好好一个城市,毁掉太可惜了,为什么呢?”妍子问到。

    “这里是中国,所有巨大的改变,除了自然的力量,与中原的政权有极大的关系。明代修建嘉裕关,就是封闭了西行的通道,从此,繁华与商人都不见了,这里成了真正的废弃的荒漠中的孤岛,没有商道的流通,它就没有巨大的价值,它丢失了自己的宝贝,它也就没在存在的重要性了,随便一场战争的焚毁,就再也没有人愿意重新修建它了,它的成败与它的价值有关,更与中央政权的决策有关,因为,它是中国的一部分。”

    “富而不强,迟早遭殃”张思远这句话,确实是聪明的。

    “你们看,这里有东西!”小池指着地上的一片绿色,惊叫到。我们看不出它是什么品种,这个植物沿地生长,平时没见过。这时,一队游客过来,我们老实听导游讲解,才知道,这是一株珍贵的野葡萄,几千年前留下的品种,还在这里顽强地生长,那个导游估计也是个诗人,她说了句自编的诗:“江山已破人尽亡,葡萄不死守故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