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开战之前(2)-第2/2页





    李松对这个数据还是满意的,粮草充足,大军行军打仗,便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不过运输方面是一个问题,古代运输大多都是用马车、牛车或人力抗粮食,这样一来,速度上就会比较慢,抛开敌人斩断粮道,天气、环境等因素不说,要是远征的话,补给线就会拉长,消耗自然就大。

    “我决定在许昌和官渡、并州、徐州之间各修筑一条驰道,用于后勤补给,最好是能够缩短距离,遇河便在上面架桥,遇山则开凿!将一天的路程缩短到半天,甚至更短!”李松说道。

    领导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便决定一件事,可就苦了下面的人,经过大家的一番讨论,李松这个修路计划行不通。

    不行的原因,自然是工程浩大,需要的人手最少也要几十万人,遇河搭桥、遇山开凿,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袁绍随时都有可能兵临城下!根本就没有时间来修筑驰道,而且还是要同时修筑三条,就更加行不通了。

    “丞相!虽然驰道无法修筑,但我们可以对道路进行清理修复,以保证后勤补给的畅通,这样一来,也能增加运输的便捷!”刘伯温说道。

    “既然这样!那便在官渡等靠近前线地方修建几座粮仓,用来囤积粮草,以防万一!并将粮草运送到这几个地方!”李松说道。

    这个自然是没有人反对,毕竟这样一来,就不用跑的那么远,回大后方运输粮草,同时避免了敌人摸清路线,在半路埋伏截断粮道,修建粮草有好处自然有坏处,一旦被敌人知道了准确位置,就避免不了给你上演个火烧粮草。

    紧接着是讨论内政的其他方面,自从将盐铁专营之后,大大的增加了财政收入!军中有了大量的铁供应,兵器铠甲的质量提升了一个档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