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肆无忌惮



    “吏治不清,则天下必乱!”

    杨广以这句话结束了与高颖的争论。结束而不是说服,说服是不可能说服的。高颖是官场老油子了,他混官场的时候杨广还没出生呢,怎么会信?

    任杨广说干了口水,高颖也不赞同,在他看来,待遇都这么好了,居然还不端正态度认真干活,既然这样,那不干就滚,不滚就杀。

    他认为绝不能迁就官僚集团,这会养成他们的惰性,是遗祸子孙的做法。总不能官僚一懒惰,朝廷就加薪吧,现在朝廷有钱不代表以后不会穷,这么加下去,总有一天国家会垮,这种不解决问题,而是将问题拖下去的办法,他坚决反对。

    哼,你是没见过明朝官僚是怎么对付朱元璋的,杨广心里默默吐槽。

    作为一个出身军伍的丞相,高颖的思维方式杨广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却不懂官僚集团的可怕。

    古代的官僚可分两种,一种是世宦,就是世代为官的贵族,另一种则是科举选拔上来的士子。

    前者蛮横骄纵,仗着背景家世就没他们不敢干的事儿,后者聪明绝顶,坑了你还要你给他数钱。

    对付官僚集团,刀枪棍棒其实没什么用。

    老朱够狠吧,除了那位要官员全部自宫的南汉后主刘鋹,还有哪个杀官有他多的。

    可官僚老实了吗。

    并没有,老朱活着的时候都没有,更何况他死后呢。

    一波波的反攻倒算,不但将他本人黑成了碳,还将他的制度成果拿来对付他的后代,张口祖制闭口害民。

    纵观历代王朝,哪个敢像宋明这般狂喷皇帝的。

    这还是科举选出来的文明人,与他们相比,杨广面对的可是关陇贵族的蛮子们,真要是对他们举起屠刀,杨广怕是连死后被诋毁、被抹黑和被歪曲的机会都没有。

    是以,留给他的选择,其实已经不多了。

    再说了,按照杨广自己的计算,增加补贴会导致隋朝一年的财政支出增加5000万贯。

    多乎哉,不多也!反正他现在有钱,真到没钱的时候再说,到时候解决不了他就退位,将杨昭提拔上来,让他背锅。相信他会很乐意的。

    最近杨昭表现的不错,杨广的粮食保护价政策还在政事堂讨论呢,他便将长安两市搞得服服帖帖。窦建德、翟让等人也很是听话,自来到关中后,三人通力合作,很快便成为了关中地区最大的游侠头子。

    虽不能一统关中地下势力,却也成功收编了一部分游侠,这就如同是一张大网。游侠作为贵族商人的走狗兼打手,消息是很灵通的,再结合上锦衣卫,杨广在关中的耳目便算是成了。

    这也是为后面的科举做准备。山东士族覆灭和即将开始的江南大战,便是杨广在为日后的科举士子清道。

    但这种大规模地图炮一两次便是极致了。现在不过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他要是敢扩大打击面,那关陇集团也会起来反对他的,本质上来讲,他们都是食利阶层。<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br />

    在结束与高颖的争论后,杨广开始对付那些被押回来的山东士族残余。

    如今他的风评可谓是臭不可闻,在士林眼中,他和恶魔基本上是划等号的。

    虽然有佛家和锦衣卫帮忙鼓吹,但这二者战斗力太差,锦衣卫不专业也就罢了,可佛家作为忽悠界的鼻祖,居然也这么不给力,这就让杨广很诧异了。

    怎么回事?是装清高,还是已经屌的连衣食父母都不认了!

    隋唐是佛教大兴之时,杨坚一上台就改变了周武帝宇文邕毁灭佛法的政策,而以佛教作为巩固他统治根基的方针之一。

    杨广在对付士族前就曾深入了解过,如今天下间和尚近百万。光是开皇十年,志愿出家的便多达五十多万。然后还广建寺院,光他一人便建设了三千七百九十二所。

    梁武帝灭佛前全国寺庙才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南京)也不过七百余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