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多乎哉,不多也。



    既然要抓军队,那自然是要好好研究一下,看从何处入手。

    经过了前面的教训,杨广现在不急了,慢一点,再慢一点,能改就行,不能改拖死他们再说。

    作为帝国皇帝,杨广拥有最多的资源,以他现在的威望,想直接空降一个军机大臣主管军机处,那自然是不行的。

    不能服众就是个大问题,但是他可以扶持一个愿意向他靠拢的将军。

    这个人既要有威望,还要有能力,威望镇场,能力办事。

    杨素老了,宇文述和贺若弼虽然也称名将,但一个无谋,一个自大,都不是合适人选。

    而且杨广也不想用这帮老臣了。要开始培养自己的亲信了。

    嗯,如今的荣国公来护儿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他却不是关陇人士,而是江都人。

    这是他唯一的弱点,只这一点便使得他很难登上高位,执掌大权,

    如今他还在长江边上驻防,调回来自然是不可能的,要让他立功,明年开春的平江南士族之战就以他为将吧。

    到时候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他的儿子,这样他就成为了外戚,外戚自然是可以统领军机处的。

    至于外戚作乱这种事,杨广倒是不担心,杨家在关陇中积累了上百年,方才等到机会,他来护儿便是成功主掌了军机处,首先面对的便是关陇一系的排挤,想篡位还早得很呢。

    倒是让他哪个儿子尚公主倒是个问题。

    来护儿有十二个儿子,史书留名的便有六个,最小的两个儿子来恒和来济更是唐高宗时的宰相。

    虽然来护儿不在,但来家子弟均在京师,杨广便招来其长子来楷,好一番慰问关切。

    来护儿是在江都兵变中遇害的,他在来朝途中得知炀帝已死,叹道:“我身为大臣,担负重任,却不能肃清奸党,以致国家落到如此境地。除了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叛军遂将来护儿杀害,一同赴死的还有他的十个儿子,仅有最小的两个得已身免。

    忠诚、勇猛、主政地方时更是以“善政”传名,多么符合杨广心中的完美人选,待杨素死后,以他为军机大臣,想来时可以稳住军队的。这样距离自己把控军队就又进了一步。

    这只是开始,隋末军队问题很严重,历史上原主死后居然出现了十八路割据政权,其中有十四人称帝、四人称王。

    这固然和原主登基后常年不在长安主政有关,但这些叛将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要知道这些反贼大部分是隋朝将领,多数是在原主三征高句丽途中派往各地镇守的,李渊和罗艺都是这个时期被派往地方坐镇的。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一两个坐反还能说是心怀鬼胎脑有反骨,但这么多人将领一起造反,那只能是皇帝的问题了。

    金角银边草肚皮。

    从地图上看,这些成功割据一方的军阀无不是占据了隋朝的边角。直接在中原腹地作乱的只有一个杨玄感,他当然失败了,倒也无愧于草肚皮之名。

    征高句丽是必然的,杨广后世初学隋史时也曾有过疑问,一个弹丸小国,打不打吧,用得着倾一国之力去干吗。

    现在做了皇帝,杨广才真正的认识到高句丽的危害,隋唐四任皇帝皆攻高句丽不是没有原因的。

    游牧政权靠天吃饭,虽然够强,但局限也多,一旦生产力不济就会内乱。

    但高句丽是一个农耕国家,不但政体稳定严密,后勤保障度高,而且几任皇帝都在水准之上。但凡中原内乱,他们就蚕食内地,威胁极大,这才是要命的地方。

    如今高句丽不但占据了朝鲜半岛绝大部分土地,而且东北一部分和辽东半岛都被其战领。其危害比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更严重。

    当然危害再重也是以后的事情,杨广是不会再自身不稳固的情况下乱来的。

    攘外必先安内。

    对于这些有“前科”的中下层军将,杨广还真不太好处理,杀光虽然爽,但必然会引起反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