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朝议-第2/3页
在杨广看来,隋朝的建立和宋朝是很相似的,只不过隋文帝没有宋太祖的气魄,为人太过抠门。想夺权还不想给好处,不让人带兵还不想让人赚钱。人占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点土地他还还弄个均田制出来恶心人,就你能,老子们都还没死呢,你就出尔反尔的折腾人,叫人如何相信你不会卸磨杀驴。
果然,过了没几年,杨坚还真就把老兄弟给宰了一批,人一看,对你忠心耿耿功勋卓著的史万岁就因为一句牢骚就被你给砍杀了。可见你这人心胸狭小,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信你了。
反观人赵老大,你们喜欢土地那好,我不但赏赐你们良田美宅。完了干脆在法律上明确本朝不抑兼并,只要有钱你们随便买。宋朝的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最严重的,南宋时更是如此,北边的阔佬都到南方买地,老百姓一没钱二没权拿什么抵挡。
偏人老赵家皇帝会玩,流民不怕,我从流民里招军队,让你们当兵吃响,这就将矛盾转嫁给了官僚,好似放开土地兼并的不是他姓赵的一样。宋朝立国317年,农民起义高达433次,平均一年4次,可谓是空前绝后。起义如此之多却没有哪一次称的上全国性的起义,原因就在于流民入厢这一政策。让无地流民吃上皇粮,还怕他们不死心踏地的效忠吗。
所以说人家知识分子吹大宋也就算了,一般平头百姓趁早歇歇把。宋朝百姓过的可不是一般的苦的,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来如剃就是这时候出现的。水浒里面官军动不动就火烧城寨,对百姓可曾有一点怜惜。
回归正题,今天是望,也就是十五,隋朝每个月的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逢这两天皇帝会在大兴殿会见群臣视朝听政,其他时候也不是不理朝政了,但那是小会,不会再这样召集群臣了。
今天就要彻底定下军机处设立的诸多事宜,具体的细则,三方在私下里已经基本上谈的差不多了,朝议不过是个形式,大家其乐融融的表决一下,如此方能显得群臣忠心为国。
看着阶下群臣,杨广颔首说道:“天下平定也有十年了,先帝除盗匪、明律令、开均田,可各地百姓依旧食不果腹,流民遍地,朕很困惑啊,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官僚这种东西,你不能跟着他们走。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要往哪里走,时不时你就得揭穿他们,将他们伪装的太平盛世戳破。告诉他们自己其实什么都知道,现在不过是缺人,让你干是让你将功补过的,再敢肆意妄为欺上瞒下,小心以后拉清单。
不过这种事只能在朝堂上说,面对百姓还得配合着糊弄。现在百姓和后世可不一样,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同理一个人懂的越多他的束缚就越多。就现在这些文盲泥腿子,你要跟他明说朝政的黑暗,他是真敢揭竿而起。
虽然道理大家都懂,但这么做还是让杨广感觉很不爽,很憋屈,怪不得后世爆出来的巨贪都是小官呢。后世公知鼓吹腐儒,说什么只有懂得妥协,才能真正脱离野蛮,文明的秩序才能有保障。
文明当然好,杨广也不喜欢血腥,但暴力总能带来公平。所以说相处久了,武将总比文官讨人喜欢。
虽然心中恨不得杀光这些伪君子,但为了自己的统治,杨广还是决定先放他们一马。但放过不代表不敲打,不然他们总把你当傻子糊弄,就好像崇祯喝不上新茶,商税只能收几两一样。
“是朕德行有亏,还是有什么灾害朕不知道呢?”杨广看着群臣意有所指的说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群臣闻言俱是匍匐于地,口中不敢。其实问题大家都知道,打赢了统一战争的关陇贵族身为胜利者,怎么可能不夺取利益,这本来就是战争红利的一部分。
国破家亡的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虽然知道要认怂,要出让利益,但不甘心啊。而且杨坚还放了他们一马,严重缺乏安全感的他们为了保卫自家财产,只能更加严酷的剥削百姓。通过占领更多的土地和蓄养私兵来保护自己。地就这么多,大家都要,百姓自然就没有了。杨坚后期颁布的均田令就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可惜受到贵族和士族的一致抵制,并没什么卵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