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南面称制乎?-第2/3页



    “嵩,夙兴夜寐,一心为公,且忠于朝廷,心中又岂会不安?”

    阎忠见此,颇有些恨铁不成钢,随后再次激动的躬身拜道。

    “当初兵仙韩信便是不愿背弃高祖知遇之恩,错失三分下,鼎足而立的大业。”

    “此后韩信身陷囹圄,终被妇孺吕雉所害,这便是失了谋划的结果。”

    “现今庸主刘宏远不如刘邦、项羽,将军的权柄却远胜于淮阴侯韩信。”

    “而下百姓对汉室多怀怨愤,将军正当顺应民心。”

    “如此一来,将军一举一动足以振起风云,兴起雷电,正是威震下,以恩安抚将士,以武震慑降服的良机。”

    “此后将军当征召冀州军卒,发动大汉腹心七州之众,羽檄在前,大军震响于后。”

    “踏过漳水,饮马孟津,举罗地网包围京师,诛杀罪恶的阉宦,消除百姓的愤怒,化解倒悬之危。”

    “将军照此施为,进攻之时不会遇到坚守的城池,不招降敌人也会前来归附,即便是老幼妇孺也会为此拼尽全力。”

    “将军率领志勇之士,以疾风扫落叶的形势,扫平下。”

    “到时候功业已成,下已顺,再祭祀地,南面称制,移神器于己家,推亡汉于定祚。”

    “而现今便是神机的关键,起事的良时,将军又岂能奢求于庸主不做卸磨杀驴之事呢?”

    皇甫嵩听得此言,颇为震惊,而阎忠见自己肺腑之言,依旧未能动皇甫嵩,不禁涕泗横流道。

    “有道是‘朽木不可雕也’,现今汉室衰败难以辅佐。”

    “将军虽然想要效忠于难以辅佐的朝廷,但雕刻朽败的木头,犹如上坡走泥丸,迎风行船,这是万万不可行的。”

    “况且现今朝堂混沌,阉宦当道,蛇鼠一窝,圣上不得自由,诏命皆出自阉宦之手。”

    “庸主之下,不可久居,将军有不世之功,更加容易遭受人嫉恨。”

    “如果将军现今还不趁早图谋,将来必定会后悔,可是到那时候,却是再也来不及了啊。”

    阎忠完这些,几乎已经痛哭流涕。

    皇甫嵩听得阎忠所言,却是眉头紧锁。

    淮阴侯韩信的遭遇,以及现今下大势,确实与阎忠所言大为相同。

    而且阎忠所言,也着实是为自己身家性命考虑的肺腑之言。

    但他期望自己举兵反汉,乃至南面称制、改朝换代,又着实有些太过于大逆不道了。

    皇甫嵩虽不准备接纳阎忠的建议,但也没有直接就拔剑将其斩杀,而是叹息一声道。

    “阎公此言差矣,黄巾叛乱刚定,百姓自是不愿再行征战。”

    “阎公所言的这等非常之谋,也不应该在人心思定之时施校此外创立这等宏图大业,也非我这等俗人能够做到的。”

    “至于积怨已久的下百姓,就像现今被轻易击败的黄巾贼寇一般。”

    “即便将他们聚拢起来,也是非常容易离散,这对于功业也是没有用处的。”

    “更何况大汉养士四百载,世家豪强以及士大夫们还是心向汉室的,君不见交州叛乱、五斗米教叛乱、黄巾叛乱都迅速的被平定么。”

    “如果徒然追求达不成的功业,反而会加速祸害的到来,与其如此,还不如尽忠朝廷,恪守臣节。”

    “这样即便遭受人谗言,遭受流放、废弃,依旧还有好的名声,可以流传后世,成就不朽威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