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鲁阳之战2-第2/3页



    因仲山甫战功显赫,受封于樊,此后改名樊仲。此后经过长期繁衍,樊氏人丁兴旺,形成了荆州南阳和并州上党两个樊氏郡望。

    在西汉末年,新莽初期,南阳樊氏樊重便已富可敌国。

    樊重善农稼,好货殖,上下戮力,财利岁倍,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竹木成林,闭门成剩

    后来樊重与宗室联姻,嫁女与宗室刘钦,生刘秀,也就是后来的汉光武帝。

    东汉初立,樊氏乃皇亲国戚,一门五侯,显赫当朝。

    后来樊英他们这一脉从湖阳迁徙到鲁阳,而名士樊英,年少时在长安三辅之地学习《京氏易》,兼明五经。

    樊英又擅长风角、星算、河洛七纬等卜算之术,能够推演各地灾异情况。

    并且樊英还会方术,适时西方暴风起,樊英推算益州成都有大火,随后含水西向漱之,并让学生记下时间。

    月余有客从益州来,告知众人,那一日成都大火,人们无法扑救,这时突然从东边飘来一大片乌云,随即大雨倾盆,大火就这样被扑灭了。

    众人闻之,都很钦佩樊英的术艺。

    此后每有灾异,朝廷都来问询他应对之策,他的回答很多都能应验。

    后来樊英着《易章句》,世人称樊氏学,以图纬教授。颍川陈氏陈寔少时就曾跟随樊英学习。

    樊氏乃南阳郡望,樊杰此番前来定当有助于自己平定黄巾叛乱。

    另外再加上樊氏与祖父陈寔的这一层关系,所以刘表也对樊杰亲近了不少。

    刘表安排赐座,樊杰连连谦逊。

    “樊兄不必多礼,吾妻之祖父陈寔曾师从汝之先祖樊英。吾乃陈寔孙婿,是以我等日后还当多多亲近才是。”

    樊杰闻言,这才坐定,加上这一层关系后,对于刘表的观感又好上几分。

    随后刘表又为樊杰介绍帐中众人。

    “此乃颍川荀氏荀攸荀公达,现为军中军师,负责谋划方略。此乃泰山于禁于文则、家侄刘磐刘鹏举,二人现为佐军司马,各领一部人马。”

    “此乃山阳伊籍伊机伯,现为军中主簿,负责军中文书,计酬军功。此乃山阳满宠满伯宁,现为军中军正,负责申明军法,严肃军纪。”

    “此乃妻弟颍川陈氏陈群陈文长,乃陈寔长孙,现为军中丞,负责军备及粮草辎重。此乃太常刘焉幼子刘璋刘季玉,目下协助陈群处理粮草辎重营事务。”

    樊英见此,也是忙与众人见礼,同时对刘表也是好感越增。

    毕竟如果刘表不把他当成自己饶话,又怎会一一介绍身旁众人呢。

    众人坐定,刘表却是颇为恭敬的朝樊杰拱手施礼道。

    “大军南下平叛,对于鲁阳黄巾的情况多有不知,不知樊兄有何教我?”

    众人对刘表礼贤下士的行为,倒是见怪不怪了。

    只因刘表与众人相处时,既把他们当部属,更把他们当朋友,所以刘表的种种行为众人自然见得多了。

    为此荀悦还曾谏言过,君臣有别。

    只是刘表一边听从荀悦谏言,一边道君臣之道存乎于心即可,众人相处怎么舒服怎么来。

    是以众人也就慢慢习惯了刘表的这种相处方式,也盛赞刘表的谦逊有礼。

    后来就连荀悦也盛赞慈君臣之道,这就是理想的君臣互为依存的关系,“上下有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