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李时珍的的笑!拜谒不朽



来人是李时珍的几个儿子,以及一位身穿员外服的商贾。

  

  几个儿子满脸激动,却十分守礼的让到了一旁,而那位商贾则来到李时珍的面前,笑着拱手恭喜道:

  

  “李大夫,好消息!好消息啊!本草纲目,出书有望了。”

  

  “胡老板,怎么说?李某该怎么做?”

  

  李时珍也同样激动,耿直的迎上去问道。

  

  商贾显然跟李时珍经常接触,知道他的性格,对于李时珍的直白也没有在意,而是笑着道:

  

  “我已与族内各长老商议完毕,若是能得当朝大儒王世贞大人作序,我金陵书局,愿承印先生之巨著。”

  

  “当真!我……我这就去找王大人!”

  

  李时珍整个人都振奋了,须发飘飞,神情激荡,用眉飞色舞来形容都毫不为过。

  

  下一秒,他便弯腰开始把那一本又一本装订好的本草纲目装进书篓。

  

  几个儿子见状,当即轮番上前劝道:

  

  “父亲,这52卷书册加在一起不下四十斤,您已经体迈,如何吃得消?这件事还是交给儿子去吧。”

  

  “父亲,您与王大人素昧平生,此去必然是困难重重,我们还是先派人去打听打听,等收到王大人的回复,再行出发也未为不可啊!”

  

  “是啊父亲,王大人家住江苏太仓,此去一路舟车劳顿,你的身体……”

  

  “等?”李时珍目光一凛,正在放书的动作僵在了半空,接着转过了头来看向了几个说话的儿子神情肃然的道:

  

  “我这一生,就误在了这一个等上。”

  

  “如今希望就在眼前,只差这临门一脚,你们还让我等?”

  

  “我等不了!也不想等!”

  

  “可是父亲……”几个儿子还想再说,却被李时珍用更加坚决的话语打断:

  

  “不用再说!我意已决!”

  

  语毕,李时珍便低头继续整理起了书册。

  

  几个儿子相顾无言一阵后,便一脸无奈的一起过来帮忙了。

  

  画面一转。

  

  已经满鬓斑白的李时珍身负书篓,立于瑟瑟的秋风中。

  

  身后,站着他的儿孙和蕲州城的无数百姓。

  

  他们神情担忧,眼有不忍,齐声高喊:

  

  “父亲!保重!”

  

  “爷爷!保重!”

  

  “李大夫!保重啊!”

  

  李时珍转身,拱手,微笑,随后毅然迈步走向江边停靠的舟船。

  

  秋风吹起他的衣角和鬓发,萧瑟却发人深省。

  

  “艾玛这画面,看得人好难受,心里面堵得慌,李时珍,他又一次出发了。”

  

  “看到这里,我对李时珍的性格算是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他是真的一刻也不能等啊,还真是应了他当初跟张居正说的那番话,天下苍生等不得,这是一个抓住了一丁点的希望,就全力以赴的人啊。”

  

  “可这也太让人心疼了啊,那书篓塞得满满当当的,看着就沉啊,四十多斤,李时珍他是怎么背得动的啊。”

  

  “是啊,他都已经六十多岁了啊,要换了我,到了六十岁,能自己下楼就不错了。”

  

  “太让人敬佩了,能为了一件事坚持一天两天没什么,谁都能做到,可是四十年?这就是之前林凡说的身体力行么?大医精诚,太深刻了!”  

  “李时珍,真不愧为典范之名。”

  

  “林生,来陪我说说话吧。”

  

  正议论间,李时珍已经在船上背靠着书篓坐下,开口唤道。

  

  下一秒,林凡的身影出现在李时珍的跟前,拱手行礼道:“先生。”

  

  李时珍没有转头,而是望着波涛起伏的江面,还有沿途后退的景致,神色略显复杂的开口道:

  

  “林生,你之前与李某见面时,所说的本草经,应该就是这本草纲目了吧。”

  

  “正是,此书于万历二十五年于金陵问世,后又分为一祖三系刊印,即祖本金陵本,万历三十一年刻本,明朝末代皇帝刻本,并改绘药图,以及后朝《四库全书》抄录,其中药图又几经改绘和增加,并附《本草纲目拾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