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备战忙-第2/3页
”
“哦,是这样啊,一丈六尺,做拒马枪还算行。”王大壮点点头,表示了理解。
陈亮也学着吕汉强捏着下巴插嘴道:“东家,你的这红缨的法子好,一片红缨,花里胡哨的那看着威武提气,但你这什么三棱刺,却不怎么样吧,黑乎乎的看着寒酸,呵呵呵。”
吕汉强拿自己的这个一根筋的兄弟真是没有了办法,于是只得详细的把给他解释打造扎枪的原因。
自己的军营里,还有点精铁,但对于一千多人的队伍的武器需要,还略显不足,更何况其他地方也需要铁料,但打造一把大刀却可以打造三到四把长枪头,这样有利节约。二一个是长枪简单易于操练,练习好一把刀没个二到三年是不成的,而枪就不同了,你只要会把枪刺出去就可以了。
再者,舞刀是个力气活,力气小一点的,在战场上没舞动两三下就会浑身脱力,就上次自己练习骑马劈砍,就是五下,自己就肩膀酸麻,剩下的就只有等着挨刀的份了,而枪就省力的多了,一个稍加训练的士兵,在战场上完全可以刺出十几二十下而轻松自如。
三是枪的杀伤力比刀好,古语说道十箭不如一刀,十刀不如一枪。还说,一寸长一寸强,大刀就需要近身肉搏,这在神经承受能力上也是一个考验,而长枪根本就不要敌人靠近,远远的就置敌于死地了,在心理上,对人就是一个缓冲,可见长枪的威力和杀伤力的巨大优势了。
“东家言之有理,战场上经常看见身上插着十几根箭的人,仍旧大呼酣战而不倒,砍了一刀只要不是砍掉了脑袋就还能支持,而被扎了一枪的,只要是扎到胸腹之间就必死无疑,”陈亮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给出了专业人士的考评肯定。
王大壮也是世代军户,对这个浅显的道理一点就透,只是他们自己没有去想过罢了,这时候恍然道:“对,连我们这样的厮杀汉都没想到的,兄弟你连这样的事想到了,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了不起,大哥服气。”
“再有,一定要给每个扎枪上装上红缨的原因,液不是为了好看威武。”
“这却为何?”大家脸上现出不解之色。
“扎上红缨不是为了好看,主要是为了吸血。”
“什么,为吸血?”
“对,没有红缨吸血,当扎枪扎了太多人后,敌人的鲜血就会顺着枪杆流下来,流到握枪人的手上,从而使握枪的手湿滑而无法攥紧枪杆发力,影响下次刺杀的力度。所以一定要装上红缨,哪怕是布条也成。”
这次连陈亮也彻底的服气了,东家连这样的细节都能想到,那还有什么会是他不能想到和做到的呢?看样当初他说的那种马刀也一定能实现了。
给赵铁匠解释清楚了扎枪打造的要点之后,大家走出了匠户营,又来到了军营。
这时候一千乡勇已经在相对丰足的伙食供养下,体力上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按照原先的规矩,还是以小队中队大队编成,小队长中队长,等分别从亲兵营里有战功的人抽调而成,这也算是给当初与闯塌天等杆子大战里有军功的人的一个交代。
这个乡勇营与原先的长弓营合编成一个纵队,当然水涨船高,王大壮成了这个纵队的头。
训练的方法却与弓兵营有区别,这些扎枪兵主要的就是列队走步,为了让他们走步齐整,吕汉强还特意的选择了用腰鼓指挥的办法,一个中队一个鼓手,大家按照鼓点共进退,最终的要求就是你无论怎么走,必须和自己身边左右的兄弟成为一列,如果你凸前了,或者是落后了,对不起,一根藤条火辣辣的侍候着你,到现在不过是五六天时间,现在就已经有模有样了,如果再穿上统一的乡勇号坎,配上威武的扎枪,绝对有了军人的样子了。
在队列粗成以后,就要让他们练习刺杀,吕汉强要求他们每天按照队长小队长的口号,一阵列的形式刺杀五百次,最终的结果要达到,刺杀成为他们的习惯性动作,成为他们的条件反射的一种本能,结果班规月后,在一次一个小队长走过军营一溜茅厕边上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就心血来潮的喊了一嗓子:“全队,枪向右,杀——”结果一溜茅厕里突然整齐的响应了一声“杀——”结果茅厕门纷飞,一群光着腚的枪兵一个个怒目而视,迈前一步做刺杀状,弄了一个集体走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