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理想的距离-第3/3页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这时候修建棋盘界,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这个会同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
后来为了彰显大国气象,对待外宾那是相当礼遇,于是,这四夷馆就成了肥缺,大家争先恐后的将他纳入自己的麾下,最终礼部占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干倒了鸿胪寺抢了过去,让四夷馆独立出来,成了礼部最大的灰色收入之源。
但南会同馆却依旧管理驿站事物,这时候的会同馆南会同馆在东江米巷玉河桥西街北,紧挨着兵部。
现在,吕汉强捏着没有胡须的下巴就得意的笑了,不要其他,就这会同馆巨大的规模,还有那绝佳的地点,还有朝廷附属在他身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就完全可以让自己这个善后大臣狠狠的有番作为了,自己现在就很纳闷,那些会同馆官员,啊,不对,按照现在的名称叫大使,守着这巨大的财富,还不一个个发的脑满肠肥?那天下驿站何苦步入如此窘境?看来这皇军给的好处,都让那帮大使吃了回扣了。这次善后和商行开张都需要大把的银子,而要想从崇祯和王承恩的嘴里掏出大把的银子,那是绝对的做梦,能给个三瓜两枣的就不错了,这下好了,这皇家驿递商行的启动资金就从他们这帮小子身上出了,哪一个三百年下来,还不有个百八十万的银子身家?
告他贪污,然后抄家。哈哈哈,这下子,算是发达了。
既然知道了现在的状况,吕汉强和侍郎又打听了一阵,却不得要领了,尤其看这小子眼神闪烁经常顾左右而言他,就更没了谈下去的意思。看看天色不早,早朝也该散了,吕汉强也不想和尚书什么的见面,于是寒暄了几句就拱手告别。
等吕汉强走在户部院子里的时候,每个有人的房间里,都有探头探脑的家伙在往外观望,而在院子里遇见的人,无不带着复杂的表情规规矩矩的给吕汉强施礼,吕汉强这次再次带着他标志性的,人畜无害的八颗牙齿的笑容,每个人都不论大小的拱手还礼,然后就那么施施然而去。
看着得意洋洋出去的吕汉强,良侍郎站在门口张望良久,然后轻轻摇头,“吕老虎,这次,你就等着哭去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