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蜕变-第2/4页





    现在,大明帝都的街头巷尾,报童奔走呼号,在阳光里,在盛夏中,一个新鲜的事物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看报看报,西北大旱,流民无数。”

    “看报看报,东南大熟,粮食贱价。”

    “看报看报,某侍郎不顾民意,强拆民居为自己扩建花园。”

    “看报看报,某官昨日与某官相携进入花街柳巷,所言暧昧。”

    当然,头版头条,赫然写着“看报看报,万岁登基,励精图治,施行新政,为万民颂。”

    只是这一晚,大明新闻便以铺天盖地的势头淹没了北京,并且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被那些早就蹲在北京等待小报出版的外地印书局所捕捉,立刻传遍天下。

    销量且不说,那海量的信息就足以让所有能买得起的文人士子,达官显贵都要人手一份。而那些学着吕汉强在茶楼说书的先生,第一时间看到了能吊起看官听众胃口的新鲜事务,在开书前,摇头晃脑的免费给在座的听众,读上一段报纸,即吸引了观众,也能聚拢人气。

    而这时候,吕汉强看着这个少年皇帝,如饥似渴的反复看着这摞报纸,看着给他打开一个真实天地的报纸,看着他那苍白而疲惫的脸,心中悠然升起一种怜悯与可怜,这时候,再次深深施礼,至内心的道:“一切政策,无论好与坏,都要如万岁您说的这样,要试行才能判断我们决策的对与错,而不是站在朝堂上,按照所谓的圣人教诲,按照想当然才能决断。”这时候,吕汉强很认真严肃的对着崇祯,这个少年道。

    崇祯就抬头,很认真的看着吕汉强。

    吕汉强在崇祯的逼视下,竟然没有了往日的谨小慎微,而是坦然对视,“我们不知道我们将要施行的,为复兴伟大的大明王朝所走的路,是对还是不对,因此,前面都是不能预测的荆棘或者坦途,因此,我们都要试行。”吕汉强盯着崇祯,再次严肃的道。

    崇祯就依旧盯着吕汉强的眼睛,似乎想要看到他内心的深处。

    “您是尧舜之君,但尧舜走的道路是前人所没有走过的,大家只看到他的成就,却忽略了他的历程,因此,没有试验就以为想当然的推行,那么,结果可能是爱民。”站起身,将腰板挺直,坚定的道:“更可能好心办坏事,是害民。”

    御书房里,这时候是一场难耐的死寂,是为吕汉强这种突然转性的坦诚直言而变得死寂。

    “你说的,可能是对的。”在吕汉强的逼视下,最先逃避的是崇祯。“你说的可能是对的,那些清流所献的策略,可能是错的。”

    这才是吕汉强想要达到的目的,不是我在朝堂上的一番胡言乱语让你借机杀人立威,也不是我甘心情愿的想要让你逼迫我做个将来你拿出来当替死鬼的孤臣,树立孤臣和杀人,不是立威和整顿朝堂的手段与办法。

    “那就从这报纸开始,我会让陛下看到一个全新的,没有任何官府掺杂的民意。”吕汉强后退一步,然后深深施礼。

    这次施礼,是至内心,真诚的为这个老大帝国,为这个还年少的皇帝,为

    “万岁,民意涛涛。争相为万岁贺。”这时候,王承恩机灵的打断了君臣的尴尬,大声的抖着报纸。

    “这才是好大伴吗。”崇祯和吕汉强都松了一口气,对着王承恩投去赞许的目光。

    “万岁,只是今天一份,就将我们内库收入增加三百两,达到一千三百月下来,一年下来,那是何其多啊。”只要提到钱,王承恩就激动的已经语音颤抖,无以复加。然而,刚刚赞许了王承恩这个守财奴,转而他又看到了一条广告,不由怒吼:“万岁,你施行海禁,结果京城南洋水果货物不缺,价格没变。”说到这里,已经是面目狰狞:“好啊,那些采买的小兔崽子,还说海禁之后南洋水果价格暴涨,供给后宫贵人的新鲜玩意都翻了十倍不止,害的皇上连一点新鲜的水果都舍不得吃。”然后非常肉疼的咬牙切齿:“好小子们,你这几天就黑了我多少钱啊,我跟你没完。”

    吕汉强真想上去就是一脚,直接将王承恩踹进墙角。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是什么时候,怎么让万岁看这个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