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猜测



平城,穆国公府。

“逸儿,你不必多说,当年我和你父亲情同手足,可惜…”

南政卿脸上表现出1丝痛苦的神色,只把话说了1半。

“咳咳,南侯爷!”

楚先生见南政卿有些忍耐不住,想要开口说起什么,连忙阻止了他。

南政卿及时反应过来,赶紧不再言语,穆逸见状也是点了点头,随后说道。

“南叔,我们去我那院子好好聊聊吧!”

说着穆逸便将南政卿往自己院子里迎,楚先生1脸无奈,也只能跟着去了。

不多时,几人便走到了穆逸院子的门口,南政卿大声喝道:“你们几个在院外守着,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踏入这个小院1步。”

说完便头也不回的朝着小院走去,穆逸和楚先生两人同时跟着,几名兵士已经分开站好,3人1进入院子他们便将门关好,严密的守护着。

进了屋之后,穆逸率先拿起茶壶,为2位长辈斟了1杯热茶。

“逸儿,坐下吧!我们今天好好聊聊。”南政卿开口说道。

此时楚先生也不再绷着了,“逸儿,有1些事,你也该知道了。”

“南叔、先生,到底是什么事,让你们两个如此谨慎。”穆逸大概能猜到1些,但是却没办法猜全了,毕竟他掌握的信息有限。

“刚才我说起了你父亲,其实并没有深入说什么,现在你也长大了,有些事也应该让你知道了。”

南政卿脸上表现的十分悲痛,仿佛是不愿意提起当年的1些往事。

“逸儿,你也知道,我朝历经3帝,高祖皇帝征战天下,建立大周王朝后,并没撑几年就驾崩了。

太宗皇帝雄才大略,在位十5年,大周渐渐有了复兴之象,太宗皇帝有两子,嫡子就是后来的宣宗皇帝,2子就是当今天子。

太宗驾崩前已经立了太子,宣宗继位时十分顺利,因宣宗宅心仁厚、明察事理,穆国公府和魏国公府都支持宣宗,大周倒是也出现了1派兴盛的局面。

永光元年,也就是十年前,继位仅1年的宣宗皇帝突然病重,这时候恰逢吴燕联袂来袭,东边和南边同时告急,1时间群龙无首,不知所措。

关键时刻,宣宗皇帝派我镇守东线,防御燕国,派你父亲镇守南线,防御吴国。

两国就跟商量好了1样,打的有松有驰,你父亲用兵如神,我自愧不如,要不是他采取策略,直接击溃吴军,收复淮地,大周的这次危机真的不好说能顺利度过。

前方战事正酣,后方京都突然传来宣宗皇帝身死的消息,太宗2子当今天子李翰辰登基为帝。

说来也奇怪,吴燕两国见状,也就不再进攻,直接撤退了。”

说到这里,南政卿脸上1脸悲痛,仿佛要说出巨大的隐秘1样。

“南叔,那后来呢?”穆逸听的也是着急,急忙问起事情经过。

“逸儿,后来的事就由我来说吧!”楚先生此时和南政卿1样,脸色也很是阴沉。

“淮地1战,吴国损失巨大,可国公爷和两位公子也在那1战中丧生了。”楚先生说到这里,1脸悲痛的神色。

“国公爷出战前,曾经命我去1趟大帅营帐,我当时还以为国公爷有什么重要战事商议。

等我去了帅帐的时候,才发现除了我之外,还有1个人早就站在那里,那个人就是沈凤鸣。

我们两人静静的站在那里,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国公爷竟然命令我们不要参加这场战斗,战后直接折返京都,务必保护好公子。

我们两个根本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直到国公爷和两位公子身死,我和沈凤鸣才明白国公爷那晚为什么那样说。

不久新帝继位的消息传来,我们就更糊涂了,不知道国公爷的真实想法。

后来沈凤鸣回到京都,被新帝任命为御前司指挥使,我始终记得国公爷那天晚上的嘱托,再也没有心思当官了,就此隐退,秘密照看着公子。”

楚先生1口气将那晚的情况说了出来,仿佛心里压着的1块大石头,稍稍落地了1些。

这些年,每每想起国公爷那晚对他说的话,他总是心痛如绞,往事不堪回首。

穆逸听了这些以后,心里也是有些难受,毕竟涉及到了自己的两个兄弟,自己的父亲,都是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亲人。

虽然现在的穆逸已经不是原来的穆逸了,但是现在穆逸身体没变,并且他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当成了穆国公府的子弟,这种继承是穆逸不可能拒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