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以梅为题-第2/3页



    其一,《西江月.蝉》

    几岁深宫苦度,一朝玉树高栖。人情冷暖尽谙之,惯看荣衰更替。

    只叹良霄梦短,哪堪知遇来迟。秋风又送笛声凄,多少殷勤相递。

    其二,《西江月.村饮》

    月上枝头正瘦,时逢春暮还凉。故人约聚在农庄,今个心儿舒畅。

    酒过三巡欲醉,串撸几味难详。话题越扯越荒唐,没了来时模样。

    其三,《西江月.教师》

    情系一方黑板,魂牵三尺讲台。甘当粉笔化尘埃,一片痴心未改。

    恩重如同父母,德馨足见襟怀。功高不望利名来,只为其中有爱。

    这三首,一首写物,一首叙事,一首赞人。

    李二狗一边看,一边品味,不断点头。看完后道:“要我看这三首都是中规中矩,平仄韵律都没什么问题。作为习作我觉得已经很好了。我个人比较喜欢《村饮》那首。感觉比较活泼。有点辛弃疾《遣兴》那首的味道。不过他写的是假欢笑,你写的是真欢笑。感觉比较率性。”

    “你别瞎,我哪里能跟辛弃疾相提并论。我是想模仿,奈何没有人家的经历,哪里能写出那种深刻的感受来。你哪句写得最差。”

    “要听真话?”

    “当然啰!”

    “真话就是:比我想象的要好,反正我写不出来。不过我觉得这三首的最后一句都不是很好。也就是尾收的还差零味道。”

    “那你帮改改呗。”

    李二狗道:“我试试啊。改不好你不要见笑啊!第一首我觉得可以这样改:

    “几岁深宫苦度,一朝玉树高栖。囚袍脱去着羽衣,今日吴钩新试。

    但恨良霄梦短,哪堪如玉来迟。风前又送笛声痴,多少殷勤相递。”

    李二狗刚到这里,方楚楚就接道:“改得好。我原来写的有些悲观凄凉了,没有这样有气势。知遇改为如玉更好,暗借了陌上人如玉。知遇好像是等贵人来发现,改为如玉就是主动追求佳人了。凄改为痴,一字之差,意境迥异。把秋字去掉,也少些凄凉之味。这样整个词就比较积极了。写出了蝉高光时刻的短暂以及主动追求爱情的积极态度。还有,那个吴钩是指蝉的吸食器官吧?还真有点像啊。写出了雄蝉英武的一面。果然是词如其人啊,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个东西,写出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啊!你再改改第二首。”

    李二狗道:“这第二首嘛,其实我觉得写的不错的,我很喜欢。就是最后一句觉得有些牵强,也不够味,但是我也改不好,就借你的原作胡乱诌一个吧:

    月挂枝头正瘦,时逢春暮还凉。故人约聚在农庄,把盏篱边场上。

    不厌菇肥芦嫩,哪堪酒烈情长。樽前烛影忽成双,断是风儿来晃。”

    方楚楚道:“心情舒畅这四个字是有点直白了,通过写景叙事来间接地写舒畅也许更好些。篱边场上、菇肥芦嫩符合农家的特点,虽为虚构,但感觉也还贴切,信息量也大。不过总感觉少零活泼,有点一本正经了,好像是老年饶聚会。没有写出年轻人聚会放纵、喜悦、不拘节的感觉。‘烛影成双’的醉态描写是抄辛弃疾的‘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吧?”

    李二狗道:“是的,你写的直爽、活泼是很好的,这和你的性格相符。我改得很牵强,没有你的原作好。好像受《过故人庄》那首五律的影响,又抄了辛词《遣兴》里的表现手法。见笑,见笑。”

    方楚楚笑道:“那你再改改第三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